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可以看作一场可以见销烟,也可不挟风雨的心理战争,时时可见于舌尖之锋、语气之端。
不辩而辩的辩手,就是你我——题主是谁,答主为谁,不过是彼此互换的主题问答。
形成这种既对抗又接近的关系,彼此才可能走向对方的心理世界,体会对方的现实处境。而题主的主题发问,答主的主题回应,才能产生“知乎”的互动。
其实,知音不是偶合的缘分,偶遇是幸运,遇合是巧逢。真正的相知,不打难以成交;绝佳的天配,也须风雨的浸润。
题主可以责难,也可以诘问;答主自然能够反唇,能够不逊。反其道行之,题主可以语沐春风,答主能够南风不竞。远交近处,最好的状态是——距离影响不了心境,环境也改变不了人情。
人和人题主和答主的互动,争的未必是理念和观念,动的一定是心气和志气。各人的思维管道成就了个性,但各人的意念却渴望思维节点处的和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