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冒加重,昏昏欲睡的我流着鼻涕“哭”了一整天,本想直接躺下睡,但想起老师在课上激励其他同学要每天日更,身为老师的亲学生,应该以身作则(十分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实在不能给老师丢脸。强行睁开眼睛,打开电脑......
第二章 河南传统儿歌的题材类型
这一章作者对河南传统儿歌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及研究,认为每一类儿歌均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主旨、作用、价值和叙述方式。主要分为一下七类:
一、游戏类儿歌
指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伴随肢体动作演唱的儿歌。
1.尊老爱幼类儿歌(《奶奶奶奶您先尝》《报娘恩》);
2.家庭生活类儿歌(《爷爷敲梆奶奶唱》《瞧姥姥》);
3.婚嫁类儿歌(《哥哥娶个花媳妇儿》《童养媳,实在难》);
4.励志类儿歌(《劝学歌》《黄土变成金》)。
主要特点为鲜明的节律性、句式结构较整齐、唱词和音调简单而朴实,采用大量方言俚语。此类儿歌借由游戏而影响到儿童的审美接受力和文化本体意识,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二、知识类儿歌
指以学习和掌握各类知识为主的儿歌。
1.自然知识类儿歌:《小青蛙》《小白鸡儿》《小芝麻》
2.科学知识类儿歌:《什么圆圆在中天》《闪电歌》《彩虹》等
3.劳动知识类儿歌:《十二月歌》《萤火虫》
4.历史知识类儿歌:《刘秀是真天子》《儒家伦理》
这类儿歌使儿童获得了有益的人生经验,同时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徙,变为自己的认知能力,应对未来。
三、习俗类儿歌
反映当地风俗习惯、生活习惯、节庆假日、家庭生活为主的儿歌。
1.生活习惯类儿歌:《爱清洁》《不可随便吃东西》
2.节日类儿歌:《迎新年》《拜新年》
3.诉苦类儿歌:《就怕爹爹娶后娘》《推着小车去逃荒》
4.酒令类儿歌:《高高山上一头牛》
儿童在演唱时模仿成人的行为模式,在掌握社会习俗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再造自己的行为模式。
四、情感类儿歌
指反应儿童喜怒哀乐、表现他们情感变化的儿歌。
1.尊老爱幼类儿歌:《奶奶奶奶您先尝》《报娘恩》
2.家庭生活类儿歌:《爷爷敲梆奶奶唱》《瞧姥姥》
3.婚嫁类儿歌:《哥哥娶个花媳妇儿》《童养媳,实在难》
4.励志类儿歌:《劝学歌》《黄土变成金》
儿童在学唱过程中感知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获得情感世界的感性体验,因此有了表达喜怒哀乐的强烈愿望。
五、时政类儿歌
指揭露旧社会政治黑暗和生活苦难、表现战争主义、歌颂战斗英雄、反映爱国情怀之类题材的儿歌。
1.革命类儿歌:《小宝宝》《刘胡兰》
2.爱国类儿歌:《好嫂子》《拨浪鼓》
3.讽刺类儿歌:《打官司》《懒汉懒》《一把抓住周扒皮》
作者认为对于成人世界儿童有自己的视野和选择,是从接受成人的思想到形成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探索方式的一个过程。
六、宗教类儿歌
指以神仙鬼怪、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儿歌,可以激发儿童的发散思维,树立精神信仰。
1.神话传说类儿歌:《唐僧取经》《灶爷经》《财神爷》
2.民间宗教类儿歌:《金香炉》
此类儿歌距离真正的宗教信仰有较大距离,主要以儿童自己的视角对宗教活动进行的先验性认知,是表层化、感性化、生活化的。
七、其他类儿歌
1.摇篮曲:此类儿歌现今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音乐治疗学
2.绕口令儿歌:锻炼儿童口齿机能,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3.颠倒类儿歌:又名“反打锤”,是将自然现象、社会常识、语言文化等知识故意打乱原有秩序,颠倒常识等引人发笑的歌曲。
4.谜语类儿歌:采用歌谣的形式让孩子们猜谜答题,通过对事物或人物的形态外貌、功能价值、运动过程、行为特点等进行描绘,使孩子们展开丰富联想。
小结:
1.作者认为每一类儿歌均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主旨、作用、价值和叙述方式。
2.河南传统儿歌的特点:
-语言精炼、本土化;
-题材内容多样、文化内涵丰富;
-叙事视角独特多样化;
3.现实意义较高,是幼儿艺术教育中 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
(另:今日收到梁梦婷同学的批评——昨天读书笔记没有以前的排版好看,今天稍作改善,请领导指正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