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吴太伯世家》中,三让的有两人:
一、太伯三以天下让
《论语·泰伯》中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三以天下让,《正义》引江熙曰:“太伯少弟季历生文王昌,有圣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传国于季历。以太王病,托采药于吴越,不反。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又释云:太王病,托采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
民无得而称:没有办法称说,极言其道德之高远无边。
二、季札三以国让
一让: (吴王寿梦)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二让: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三让: (吴王馀眜)四年,王馀眜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
三、评价:
纵观季札的“让国”,其本质与吴太伯的“让国”完全不同。吴太伯是为了利国利民,是为了“让贤”而让国;季札则更多是出于自洁利己,为了明哲保身,境界差得很远。
“让国”只有在以利国利民的“让贤”为精神内核时才值得赞美,为让国而让国,不顾国家人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仅不应赞美,还是必须批判的。司马迁一律加以赞美,是针对着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道德败坏而言(彼春秋之世,臣弑君,子弑父,以力而相角者,踵相接也,其视让国之意何如?太史公特表而出之,有深意在——凌稚隆《史记评林》),我们则需要加以辨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