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最终陪在她身边的人,她也不是他最想要的人。但,是对方一直惦记的人,没什么特别,因为,一切本就徒有虚名。
1.
一段感情的开始,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
就像,它的结束也不分季节,更不可能去理会它结束后,你到底要买醉多少个深夜。
她和他的相识源于微博,没有午后阳光带来的温暖,也没有雨夜赐予的浪漫。
有的只是彼此想要被安慰、被填满、被慰藉的寂寞和空虚。那时,她经常会在微博上发表一些关于内心深处且从不对他人提及的心事。
他之所以会关注她,是因为他在某次刷微博时,发现她所在的城市,是他读大学的地方。
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于是,他在她的微博主页停了下来,并开始翻看她的“隐私”。
她想,肯定是她的某些文字和观点让他产生了共鸣,因此,他才毅然决然的将她添加了关注。
自此之后,她发的大部分微博底下,都会有他的评论。
果然,通过文字的沟通,她们还算聊得来,几番交流与切磋之后,她们渐渐熟悉了起来。微博互动的交流方式持续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后,或许是对方都觉得彼此间太有共同话题,又或许是她们真的都太孤单,所以,她们互换了电话号码。
她们就这样从无声的文字走到了有声的对话。
从文字上的无话不说到对话时的彻夜长谈,她们好像从来不觉得累,也好像未曾陌生。从天南到地北,再到彼此身边的人和事,她们的想法和看法如出一辙,从思想到灵魂,她们显得那么契合。
她们互相鼓励,在看不到对方眼神的听筒里,寻找那一丝丝地勇气和力量。她们互相安慰,在无法确切感受到对方温暖的另一头,寻求那微乎其微的存在感。
她们互相信任,在陌生到不能再陌生的环境下,告诉对方彼此的喜悦与刻在心底的那道伤疤。
她们会向对方分享一切自己觉得好笑的、无奈的、无聊的、有意义的东西。
比如,他今天又吃了什么好吃的?
比如,他昨晚和朋友喝酒,被害了个人仰马翻……
比如,他又看到了一本好书……
比如,他喜欢的音乐和电影……
再比如,他喜欢的姑娘,那个他觉得像“林徽因”一样的女子……
而她,也会告诉他这一切,包括她喜欢的那个爱踢足球的男孩电话交流的状态,在时间的悄无声息里持续了很久。
以至于,她开始觉得,她们像是一对苦苦经营异地恋的情侣。但那也许只是,她觉得。
广东的夏天总是会比其他地方来的较早一些,四月的午后已经让人觉得闷热不已。
某天下班后,同事邀她去唱歌。
正巧那天她心情不太好,所以也就决定凑个热闹,就当是为了驱散高温季节带来的躁动,和某种不确定的情愫。
她发信息告诉他,他没回。
她也不记得自己是唱了几首歌之后才看到了他的信息。
他说:“《外面的世界》很好听,很想听,你会唱吗?。”
其实她不会,但还是点了,然后,拨通他的电话……歌曲结束之后,她们将电话挂断。
她继续唱着自己会唱的,或深情,或悲凉,完全沉浸在自己那五音不全的歌声里。
突然,她被手机的震动拉回现实,她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是他简短的几个字“你愿意跟我回家吗?”
看完,她忽然流起泪来,同事关心的问“你怎么了?”
她说:“没事,只是觉得mv太特么感人了”。
她很想问他那句话究竟何意?在给她发那样一条信息时,他有着怎样的心情?
但,她忍住了,因为她怕他只是一时雄性激素上升导致的口不择言,她也怕是自己擅长的“自作多情”会错了他的意。
她不想去打破这句话带给她的美好和感动,亦不想去面对事实带给她的尴尬。
她只能假装毫不在意那句话于她而言的意义,故作轻松和淡定回了句“好啊!不过,你得出车费哈!”
“短信风波”后,她们一如往常的默契,对它只字不提。
后来,她觉得,有些话,她们就是想表达出来,想告诉那个人我们曾因对方有过这样的念头,而且,在说出的时候,它是真的,在语言上、在思想里。
她们不用去探索文字背后的真相,也不要钻牛角。至于行动,就更不必在意了!
只要记得,有人曾给过自己那份感动和美好就足矣。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355/198040dc6f260b5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