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绘画
辽宁国宝:看似一幅画,其实不是画,你知道这种手艺吗?

辽宁国宝:看似一幅画,其实不是画,你知道这种手艺吗?

作者: 王牌讲解员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6:56 被阅读0次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了一幅令人惊叹的北宋“绘画”,名字叫《紫鸾鹊谱图》:

    这幅“画”高达一米三,尺寸巨大,却保存完整,难以想象竟然流传了一千年!

    画上有36只鸟,分上下两组,有鹦鹉,有孔雀,有野鸭。有的鸟外形相似,但配色不同,没有任何两只鸟是一模一样的。

    可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紫鸾鹊谱图》并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织出来的。因为织得很细,所以离远点看,几乎看不出与绘画的区别!

    有人说:这是不是刺绣呢?

    错了。刺绣是用“针”引线,在一块完整的布上“绣”出图案。《紫鸾鹊谱图》则是用“梭子”引线,在织机上“织”出图案,工艺比刺绣麻烦多了!

    这种不厌其烦的丝织工艺叫做:缂丝。

    “缂”字念作“刻”。“缂丝”就是用“缂”这种方法制作“丝”织品。

    “缂”是一种古老的手艺,西亚北非人和南美人都曾分别独立发明了缂织技艺,只不过北非人缂的是麻,西亚人缂的是羊毛,而南美人缂的是羊驼毛。

    其中,西亚人的缂毛制品经中亚传到中国,与中国人最喜爱的丝绸扯上了关系,“缂丝”便诞生了。

    所以说,缂丝堪称东西文化交流的例证。

    有人说:缂丝这么精美的工艺品,应该只有极少数大师才能制作啊!怎么有那么多古代民族都会缂织呢?

    缂丝与缂麻、缂毛的工艺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缂丝大师也肯定有自己的绝技,但“缂”这种工艺本身的原理并不复杂。

    以缂丝为例,缂丝织物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纬线与经过的每一根经线“依次相交”,不跳过任何一根经线,这样的结构称为“平纹组织”。

    平纹组织算是比较简单的织物结构。咱们小时候擦鼻涕的白手帕,大概就是平纹组织吧!当然,缂丝还是要比白手帕更复杂。

    缂丝织物使用的“经线”没有染色,而“纬线”染了颜色。纬线只在织工需要这种颜色的时候出现,所以一根纬线从织机一头往另一头行进的时候,经常走到一半就回头了,这就叫“回纬”或者“断纬”。

    缂丝的特点是“通经回(断)纬”:经线从头走到尾,纬线经常走半截。由于纬线“频频回头”,产生向后的拉力,所以不同色块间容易出现裂缝,乍一看给人一种“雕刻”的感觉,所以缂丝也叫“刻丝”。

    但有趣的是,虽然名字叫“刻丝”,大师们似乎并不希望这种“雕刻的痕迹”太过明显。原来,裂缝不太明显的才是好作品。

    我说缂织的基本原理比较简单,但绝不是说制作缂丝很容易。想要制作精美的缂丝作品非常麻烦。为什么呢?

    因为缂织的优点在于能够“随意”变换纬线来改变颜色,而换线肯定比画画时换颜料麻烦多了!据古书记载,如果想订购一整套精美的缂丝衣服,很可能需要等上一年!

    所以,世界各地的古老民族最早制作缂麻或缂毛产品时,只会做些小东西,比如腰带与花边。

    缂丝最早是唐朝人发明的,唐代织工同样喜欢制作比较窄的小件作品。

    到了辽、金、西夏,大尺寸的缂丝衣物、缂丝佛画才渐渐多了起来。

    无论是唐朝的缂丝腰带,还是辽金西夏的缂丝衣物和佛画,这些织物多多少少都带有一定实用功能,属于实用性缂丝品。

    北宋人的贡献是发明了纯粹供人欣赏的艺术缂丝品。织匠以梭代笔,制作出精美的“缂丝画”,使缂丝成为了真正的艺术。这是中国缂丝为世界缂织技艺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紫鸾鹊谱图》正是北宋缂丝画的代表。作品名称的正确读法是“紫·鸾鹊谱·图”,意思是以紫色为底色的“鸾鹊谱”,即鸟谱。说白了就是一幅鸟类集锦图。

    图上36只鸟,即使外形相似,配色也绝对不同。这就是缂丝的优势:想怎么织,就怎么织!想织什么颜色,就织什么颜色!这样的创作自由是大多数织造技艺不可想象的!

    与笔墨绘画相比,缂丝画还带有特殊的光泽和质感。如果从不同角度观赏,便更能感受到丝织品的华美,这是普通的纸绢类绘画无法比拟的。

    如此精美的文物,想不想去辽宁省博物馆一睹真颜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辽宁国宝:看似一幅画,其实不是画,你知道这种手艺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gn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