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70万字,读了八天,贯穿春节前后。这是第二次读,上一次在2015年12月31日。那时研三,这一隔就是三年多。之所以有如此精确的时间记录,一是因为自己爱看纸质书,有买书的习惯;二是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翻开书的第一页都会写上阅读的时间;三是遵照《弟子规》的教育,“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然,同期也没有耽误公务员面试的准备,二刷《面试的经验》。好在整个假期,没什么人打扰,所以效率比较高,基本上一天一百多页的节奏。在此也向大家推荐读书学习度过假期的方式,以及记录时间、提高专注度的手机管理软件Forest。并且每日里,劳逸结合,总会留出一个多小时来做运动,或跑步,或打篮球,或健身。
这本书一言以蔽之,就如副书名,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所以,了解这本书,实际上也就是在向查理·芒格学习。全书很厚,七十多万字的规模,几经再版,畅销不绝。结构上,一共五章,第一章三篇无标题,第二章是芒格的生活、学习和决策方法,第三章是芒格主义:查理的即席谈话,第四章是查理十一讲,第五章是文章、报道与评论。
书籍的编辑形式比较少见,每篇差不多都有一副漂亮的彩色插图。有一些是珍贵的历史照片,还有一些是成系列的专门找漫画师画的画。这为阅读提供了趣味性,使得这本厚书并不会那么难读下去。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大量的插图及注释影响阅读的顺畅和理解,我倒十分喜欢。只要能够适应它的这种形式,其实可以从图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加强记忆。
下面,就简单地为查理画一幅像。1924年1月1日出生,至今已经95岁,依然健康并工作在一线。其家庭在美国是上层,直系亲属是联邦法官,顺利度过几次经济危机。他本人智商超群,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做过律师。1951年与巴菲特相识后,便展开了一段漫长的友谊和财富创造之旅。有两次婚姻,前后共8个孩子,人丁兴旺,家庭幸福。
在我看来,要想更好地学习查理,不妨把早期的他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结合起来;大概三十岁之后至人生壮年,则与沃伦·巴菲特相互联系;再往后,尤其是到老年,他完全活成了一个奇迹,不论是年龄与财富成就,还是在智慧方面的绝顶贡献。此外还有大量的人类精英与他产生这样那样的交集,大都足够绚丽美妙,让我不禁要为之赞叹不已。
其实,以上说了很多,都没有脱离我当初认识与再次阅读这书的核心原因。那便是在投资上做得更好一些。他作为巴菲特的六十多年的搭档,也是全球最牛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二把手,完全有这个资格。但书中似乎没有一篇是专门来讲投资的,而且哪怕是提到股票等字眼的次数也少得可怜。这样就对了,因为它是智慧,而非雕虫小技般的聪明。
这智慧的呈现形式,首当其冲的应该是逆向思维。正如书中反复提到伟大代数学家雅各比的观点: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他背后的基本哲学观点是一种深刻而现实的对人本性的怀疑精神。再看看农夫的通俗谚语: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了。要知道,人生大事再大也大不过生死。我们人类的进化史实质上就是一个生存的优化过程。
从生死到生活,同样也适用。我们先反过来确保痛苦生活的处方:为了改变心情或者感觉而使用化学物质、妒忌以及怨恨。所以想要过上不痛苦的生活,便反过来做,即避免酒精、妒忌和怨恨。人生中的婚姻,亦如此。谁都想要幸福美满的婚姻。但思路却没几个是正确的。芒格给的方法是:寻找优秀配偶的最好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他或她,因为优秀配偶都不是傻瓜。
只有当我们把注意力从寻找优秀的别人变成让自己变得优秀从而相互吸引,才有可能实现这一愿望。但我们每个身处生活中的人,其实都深刻地体会过,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并不好逾越。这就需要勤奋、努力、不懈的工作来帮助,而其核心是学习。因此,终身学习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过的生活。
学习的形式有很多,其中要属阅读最为重要。如芒格重复了无数遍的那个事实: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在开篇李录的推荐中,也描述了芒格每次约会提前45分钟到,然后利用那段时间悠然的阅读。
学习的质量上,芒格也给出了自己的标准。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这精神很像我们常提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应和了最重要的逆向思维。他更关注证否的过程,而非对观点的拥有。概括讲,获得智慧对查理来说是一种道德责任,是其善良内心的自然外化。
然后是最为重磅的学习方法:多学科思维。因为世间宇宙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最为基础性的四大硬学科是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学。然后还有必不可少的经济学、心理学等软学科。
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和化学的临界点,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模型,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规模优势理论的本质是,你生产的商品越多,你就能更好地生产这种商品。那是个巨大的优势。它跟商业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微观经济学的伟大意义在于让人能够辨别什么时候技术将会帮助你,什么时候它将会摧毁你。
这些都是绝佳的思维工具。如书中所言,如果想要得到最佳的结果,我们必须学习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持久地掌握并将所有必要的技能应用自如。我们需要对此格外重视,必须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如此才能避免“在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的愚蠢。
我们追本溯源去了解,也能明白人类发明的每一种东西,都是为了弥补我们天生具有的某些缺陷。比如图表就在弥补不擅长处理数字的缺陷。当各个学科的知识学好用熟之后,最终我们将会取得Lollapalooza效应,即通过专注、好奇、毅力和自我批评的结合而成为具有特殊能力的精通多门学科的人。
在通达之后,我们也许便达到了“一切尽可能简单,但不过于简单”的至高境界。凡事都能往简单处想,而在做的时候又都可以认真地做。按照大道至简的路子,逐步构建起一个稳定的模式,即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并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换到投资中,一是拿着现金坐在那里耐心等待;二是投到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我们的经验往往会验证一个长久以来的观念:只要做好准备,在人生中抓住几个机会,迅速地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做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情,这辈子的财富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上面提到的这种机会很少,它们通常会落在不断地寻找和等待、充满求知欲而又热衷于对各种不同可能性做出分析的人头上。这样的机会来临之后,如果获胜的机率极高,那么动用过去的谨慎和耐心得来的资源,重重地压下赌注就可以了。
日积月累之后,它就会变成一大笔钱:
1.量入为出。
2.养成储蓄的习惯。
3.把存起来的钱放进一个延期纳税账户。
年轻人在工作中应该追求什么?
1.别兜售你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
2.别为你不尊敬和钦佩的人工作。
3.只跟你喜欢的人同事。
人生建议:
1.期望别太高。
2.拥有幽默感。
3.让自己置身于朋友和家人的爱之中。
更好的思维:
1.简化任务的最佳方法一般是先解决那些答案显而易见的大问题。
2.唯有数学才能揭示科学的真实面貌。
3.光是正面思考问题是不够的,你必须进行反面思考。
4.最好的、最具实践性的智慧是基本的学术智慧。
5.真正的大效应,通常在集中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出现。
查理的检查清单: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双轨分析(理性、潜意识)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投资和决策原则:
1.风险——所有投资评估应该从测量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开始
2.独立——唯有在童话中,皇帝才会被告知自己没穿衣服
3.准备——唯一的获胜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并希望拥有一点洞察力
4.谦虚——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端
5.严格分析——使用科学方法和有效的检查清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疏忽
6.配置——正确地配置资本是投资者最重要的工作
7.耐心——克制人类天生爱行动的偏好
8.决心——当合适的时机出现时,要坚决地采取行动
9.改变——在生活中要学会改变和接受无法消除的复杂性
10.专注——别把事情搞复杂,记住你原来做的事
第三,超级简单的普通观念
1.先解决那些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
2.利用数学运算能力。
3.逆向思考。
4.应用基本的跨学科智慧,永远不要完全依赖他人。
5.注意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第四,基于心理学思维模型,人类做出错误判断的25种常见诱因。
1.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2.喜欢、热爱倾向。
3.讨厌、憎恶倾向。
4.避免怀疑倾向。
5.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6.好奇心倾向。
7.康德式公平倾向。
8.艳羡、妒忌倾向。
9.回馈倾向。
10.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11.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
12.自视过高的倾向。
13.过度乐观倾向。
14.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15.社会认同倾向。
16.对比错误反应倾向。
17.压力影响倾向。
18.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
19.不用就忘倾向。
20.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
21.衰老错误影响倾向。
22.权威——错误影响倾向。
23.废话倾向。
24.重视理由倾向。
25.lollapalooza倾向——数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造成的极端后果的倾向。
scii�$��C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