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随想

作者: 子木凡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22:23 被阅读0次

    有鲁迅先生的民族是伟大的,因为它能孕育出先生这样清醒的人士。先生用自己的笔为刀,为箭,为枪,向一切黑暗的,丑陋的,冷漠的,激进的做斗争,发出自己的呐喊,自己的热情。可有着先生的民族也是不幸的,是大不幸的。因为先生清醒的头脑,把一切看的透彻,让那些敌人们无处躲藏,让这个自大的民族羞愧难耐,让这个自诩数千年来号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赤裸裸的展示在一切存在者的面前,他为着现在的人呐喊着,也在为着以后的人呐喊着。

    小时候最讨厌的便是读先生的文章,总觉得先生的文章有太多的拗口,有许多的字根本读不通。老师教授先生文章时,又常常显示出如临大敌的模样,好像先生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有许多的感悟,常常断章取义先生的文章,作为讲堂的话题。有时先生的文章又常常需要通篇背诵,如此这般,心里的厌恶便更添几分了。

    可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齿口渐增,愈是发现先生的远见卓识。先生曾写过的狂人日记,里面塑造的那个疑似吃人的社会,又何曾过时呢?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于现今中国,又何尝绝迹呢?先生所勾勒的阿Q,我们在面对失望,自我救赎时又何曾不是那个自我开导的阿Q呢?先生写下的孔乙己,闰土,赵老太爷,我们又何曾没有或多或少的遇到过呢?

    先生的笔是把我们给研究透了,里三遍外三遍,通通透透,一点也没有留下遮羞布。许是和先生学医有关,总是把一切完全的解析出来,好的,不好的,善的,恶的,通通毫无保留。就这样展示在世人面前,展现在这已经过去的百年岁月里。这百年间,于我们的历史中,不过是千后多加了一个百而已,可于我们的民族而言,却历经了沧桑,经历了数不尽的屈辱和苦难。而这一段的史书,注定要在民族的烙印上,永久的烙下,不能忘怀。

    喜欢遗忘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民族太老了,所以也太懒了。老的让我们自豪不已,懒得去改变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性。先生的文中曾经这样说过,你若是顺从我书中的观点,却没有自己的想法,那无疑是我的观点在你的脑海里跑马。他敬告我们,读他的书可以,却也应当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先生亦曾论断过如此观念,中国确乎太老了,生活在数千年文明的优越感中。

    是的,我们是太老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从未断绝的文明。先生那个时代,考古不曾像如今这样断代,所以我们可以承认夏商的存在,先生那个时代只能在史书中意淫。先生说崇汉,尊唐,却很贬斥元,明,清。先生认为中国宋以后的历史,大都是被征服的,被奴役的。于中国人的精神来说是不自由的。我们如今看到的史书,大都是那些奴颜媚骨的投降派写出来的,是丑化前朝,美化当朝的乞讨文书。我们的改朝换代中,总是有着英勇抗击的英雄,也有着奋勇争先的投降派,也有着溜之大吉的隐士们。可我们应当怎么对待那些英雄和投降派呢?于新朝而言,投降派是归顺,英雄是冥顽不灵。于前朝而言,却又恰恰相反。而于我们后人论之呢?

    先生的那个时代,是需要精神奋发的,故而先生呐喊不息,一直战斗到底。先生是用笔的战士,是用热情作为子弹攒射出去的。先生对中国的青年是有大期待的。他希望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先生的话是充满了热情和期待的,他虽然没有看到今日之中国的强盛和崛起。我相信先生也一定是开心的,因为中国的青年,并没有让先生失望,有声的发声,能做事的做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杂文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mf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