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的话题。
当孩子当众被问“考了多少分?”时,我们做家长的到底该如何回答。
这里有两个“防守死角”,各位家长要注意了。
1 稍有不慎,会给孩子错误的价值观。
父母在言谈中,如果直接的“肯定”孩子的高分,或是“回避”孩子的低分,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告诉孩子——成绩很重要。
你成绩好,所以你的父母脸上有光;
相反,你成绩差,就是丢父母的人。
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很容易在年幼的孩子心中,形成一种“亲情有价”的观念。
也就是说,孩子会以为“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并不是无条件的。
如果我能取得好成绩,才会换来父母更多的爱。"
甚至,有的父母,以“爱”的名义,去“勉励”孩子好好学习。
“爸爸妈妈为了让你好好学习,辛苦地工作,爸爸妈妈非常爱你,你也爱爸爸妈妈吗?”
“爱!”
“好孩子,那你能不能答应爸爸妈妈,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
“能!”
孩子开始发奋学习,家长很欣慰。
可是,有谁看到了孩子一颗惶恐的心?
一颗被爱“绑架”的心,在追求“被父母爱”,与“爱父母”中,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可能孩子的成绩会很多好,但他可能永远不会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其实是无条件的。
孩子,我们爱你。
这爱,也不会因为你的成绩,而有增减。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与成绩呢?
作为一名老师,我每天都在跟很多个性独特的孩子相处。
他们中有的成绩很好,自然也有的成绩平平。
但是成绩好,并不说明这是一个“完美”的孩子。
因为学习成绩好,只能说明现阶段,这个孩子对学习这件事很擅长。
就像有的孩子擅长画画,有的孩子体育很棒一样,是某一方面的技能突出,仅此而已。
我们不应仅凭单一的方面,就对一个人做评判。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孩子包括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着无限种的可能性。
用一时的“成绩”去定义一个人的“成败”,实在是短视与可笑。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客观地去看待,学习与成绩。
与其教导孩子,把学习当成追求一个让人满意的分数的工具。
不如言传身教,让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
感受在学习中战胜困难,挑战自我所带来的成就感。
学习,本来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与他人何干?
来自网络2 尽量不扫他人的兴致
虽说,我们都该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可也难免,总有人愿意在人前高声盘问“孩子的隐私”——分数。
其实,我们用不着担忧,也不用怕被比较。
只要分析出“提问者”的心理,一切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其实,那些问别人“工资”、“分数”的人,心里不一定是真想打听别人的底细。
其真正的用意,不过是主动求“关注”罢了。
这时候,只要我们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的这个“提问”,就算是得到了最期待的回应。
我们关于自己,真的无需多言,只要反问一句:
“嗨,对呀,你家孩子成绩怎么样,一定非常优异吧?”
当他觉得自己的“期待”被看见,并被很好的满足之后,你家孩子的成绩,已经不再重要。
所以,真相就是,与人相处,有时候就是要关照别人的“优越感”。
理解他的小小私心,并给与包容。
就像看到有人“晒美照”,我们在朋友圈为他点赞一样,并没有什么大是大非的纠结。
只要,别人的这种“炫耀”,对他人无害,我们也没有必要去非去“灭人家的威风”。
有时候,懂得“成人之美”,不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各位家长们,今年过年回去面对亲朋的“关怀”,大可不必太介意。
试着把关注点放在别人的“长处”,多赞美几句。
这不就像是“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一样的一句吉祥话,说的,听的,大家都开心。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在孩子年幼时给予他“无条件的爱”。
也能无惧对比,给亲朋最诚挚的掌声与称赞。
愿我们爱人,也有人爱。
来自网络Anita在简书与你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