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四四方方的白色的布,从四个角穿过的线,把它绑在树上货杆上。风来了,穿过树的枝杈发出呜呜的叫声,因为受了风的鼓舞,树身也摇动起来,似乎和这些村民们一块儿欢快的享受电影带来的快乐
因为树的晃动带动了荧屏的晃动,屏幕上展示出的人,就像没有任何体重的妖怪扭动了腰肢变动的脸部,夸张的或者滑稽或者狰狞。
漆黑的夜晚,四周静悄悄的,一处强烈的光穿透了黑暗的城堡,投射在两正开外的白布上,从来没有见过电灯,看惯了气灯的人们,兴奋的把手把帽子把横杆在光束中间晃动,甚至于有些人还高高站起,迎着光束做出各种变态的表情,他们的晃动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观看,于是后面嘘声一片,喊骂声一片,叫声一片,维持秩序的民兵手拿长杆,顺着伸出来侵占了光束,安静的手横扫过去,于是那些诚心捣蛋的人们,迅速的低下头收回手
一群从来没有接受过公共场所规则教育的人们自由自在的聊着天,喊着叫着,甚至于打着胡哨唱着歌,整个电影广场一片混杂
但是高音喇叭不出的剧情,演员的告白很明显遮过了这些噪音,在距离放映机不远的地方,一台柴油发电机,轰轰轰轰的嘶叫着他的屁股,后面牵着一根电缆,一缆歪歪扭扭把电影放映员架在了一个竹竿上面
这是最初电影给我们的印象,看惯了地方戏,梆子戏,秦腔,妹夫等人,他们习惯于去寻找文武场面,看着那么漂亮的脸女,便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结果除了粗拉拉的白布以外,什么都没有,更没有演员那种娇俏的回应的笑声,于是那些内心纯情荡漾的人,无趣的缩回了手,这他妈的啥戏嘛,没看的了
电影通常都放在村口打麦场,没有哪户农家会有如此大的院子盛放,这些前来看热闹的人。电影厂的四周,栽满了高大的树,那些站着看电影站累了的人,我在地上前面有人遮挡,看不清楚,我在别人身上也不合适,你是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这些树。体力好,身材轻盈的人便不自觉的爬到树上,坐在树杈上高高眺望。至于说看到的什么,他们并不在意,当然还有些严打庄稼的石磨子,石碾子也成了提高站位的不二之选。
看电影并非是主要的内容,因为在那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所看到的电影都极其有限,甚至于把这些电影的台词都烂熟于心,比如说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我们看了至少有七八次还有英雄儿女电影中的那些歌都是极美极美的,几乎人人会唱一些心灵手巧的人,甚至于还可以用自己制造的粗制滥造的一些乐器去演奏什么太阳出来照四方,什么红星照,我去战斗西山的太阳已经落山了,等等等等,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记得一旦这些老人聚会,很多人唱的歌,我想大概就是当初看电影时候学习到的。此外,还有一些样板戏哼哼唧唧的,不是我们秦腔的味儿,大家并不再喜欢,虽然不喜欢,但是还是要赶来,敢来看什么?看人,心中想念的人,平日没有机会,现在可以偷偷的看一眼,甚至于趁着他不注意,捏捏他的手,拽拽他的辫子,只要对方不反抗,那更进一步的动作就随之而来。
反正农村缺少的是文化生活,天黑的早,躺在床上也睡不着,还不如就在这电影场上撒撒欢,就是跑个十里八里的,跑出一身臭汗,把自己肚子里的存货都消化了,也是不错的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