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逃避现实,于事无补。
王阳明父亲王华,因忤刘谨而致仕之初,有一位客人劝他学道家神仙之术,他毅然拒绝说: “人所以乐生于天地之间,以内有父母、昆弟、妻子、宗族之亲,外有君臣、朋友、 姻戚之懿,从游聚乐,无相离也。今皆去此,而槁然独往于深山绝谷,此与死者何 异?夫清心寡欲,以怡神定志,此圣贤之学所自有。吾但安乐委顺,听尽于天而已, 奚以长生为乎?”这种摒弃道家出世的态度,崇尚圣贤之学的观点,对王守仁彻悟释道之非,立志成圣贤,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佛家也有类似的思想。一行禅师提倡“在繁重的工作中修行”,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最好的修行。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到维新派主要人物梁启超,国学大师胡适、再到陈独秀,以及毛泽东、蒋介石,对王阳明先生都十分敬佩,他们都是做大事的人。
日本明治维新的很多重要人物都研究过阳明学,他们十分看重阳明学中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强调实践的说法,要求以实际行动变革社会。尤其是东乡平八郎,随身腰牌上刻有:“一生俯首拜阳明”七个字。
到了现代,稻盛和夫是让心学落地的企业界“圣贤”,他在《活法》里所提倡的人生方程式,便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他断言: 只有爱上工作,努力工作,才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唯一途径。
人生如树,根扎大地、身随四季、魂系苍生。而人最终也要成为一个与社会结合的主人,年年进取不息,一生无怨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