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豫北农村,农村有我快乐的田地,在哪里我尽情享受温情,度过了我的前半生。
我在农村家乡上小学在本村,没有父母接送,与同伴结伴而行,边走边玩,那时的学习没有什么课外辅导资料,只有简单的语文,数学两个课本,更没有繁重的课外作业,都是课堂学习,课外尽情要么玩耍,要么参加农业劳动。
就是家乡的教育培养了我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的品质。
后再本乡政府所在地上初中,第一次离开家吃住在校,吃也是自己从家带去的干粮,咸萝卜或切成丝,或切成块,家庭富裕一点的就用棉清油炒炒,或者拌点香油,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美味佳肴。
到我初中毕业时,家中的老咸菜也没有了,我只有含泪挎着黄面馍去上学,我记得很清楚,母亲送我很远,也是无奈,母亲的目光是对我最大的安慰。还是邻居看到:送给我两个芥菜疙瘩咸菜,伴随我结束了初中生涯。可惜,紧张的学习,沉重的压力,我没有一丝食欲,本来三天的是一个玉米面馍,让其本随我度过了最后一周。
还是我的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张老师,三次到宿舍夜访,说是不考可以推荐让我上高中,做我的工作,一心让我报考高中。可家中的情况我没有过多的选择。父母标准是农民,只靠挣工分维持生活。我的一位哥哥三年高招不理想,一位上着高中。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报考中师,能够尽快减少家庭负担。
有幸我们借助国家的政策1983年,我们出现了两个国家人,我哥哥考取了南方一所大学,我考取了中师,轰动乡邻。
当初我大哥在本村作为民办教师教书,与学校领导比较熟悉,从学校口中得知我是读书的料,非常看好我,甚至我的老师也说:若是我考不上本乡中学一个也考不上。
考上大学的哥哥,毕业后成功在兰州就业,几经自己打拼,有一般职工成功晋级单位领导,娶妻生子,两位同一单位双职工,儿子自然也享受省城优惠教育。如今两位高级职称退休,游四方的生活。独生儿子也出国留学如今就业在上海一家上市公司,做总裁助理,也在上海安家落户。
我三年中师毕业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又回到生我养我的故土,做起一位乡间农村小学教师。
一年后,我初中毕业时的李老师成为教育组组长,看好我,初中基础不错,有爱好学习的习惯,便让我成为我母校的英语老师。可惜我中师没有英语课,基础还是初中水平,我一边教一边学。
我从教三年,抓住可以脱产进修的机会,顺利考取古都教育学院,实现了我的大学梦想。
正是由于通过考试有了自己的工作,才找到上班的妻子,我们生活虽不富裕,但依靠我的辛勤工作,不缺少吃穿,还可以说得过去,颇受农村人的羡慕。但他们没有体会我读书学习的苦。
毕业后依然回归远点,但是经验知识绝对不是当初,领导让我当班主任,我竭尽全力,付出所能,班级工作做的有声有色,我在也获得1992年获得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学校又给予重任担任中层领导。
由于我的妻子进了县城,我成为一位行走于乡间县城的老师。我妻子反复做我的工作,我放弃我钟爱的乡间教师,通过三关考试来到县城如今这所学校,实现了小家庭的团聚。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我经受重重委屈,磨难,工作不见起色,我郁闷彷徨,但是我依然选择坚持。最终,我也在即将退休之年晋级高级教师,圆了我梦想。
如今我的妻子退休在家,做起了家庭带薪保姆,负责照料一家人生活起居,尤其我家小朋友的陪伴教育,乐在其中不肯休。
但是,我时刻怀念我的家乡农村,多次做梦回到老家学校,就有说不出的兴奋喜悦,毕竟农村是我的根,生我养我的地方,有割不断的情感。
我退休之后,就想把农村老家房子修缮一下,过乡间日落而息,日出而做,悠悠见南山,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
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我的身体健康情况,我家人的许可。但愿能够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