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好画?以什么标准来判定?是依靠贴在画上的价格标签来估计,还是通过拍卖行里此起彼伏的竞价声来衡量,抑或是画家的名气和身份能够代表一幅画的价值?
显然,上述条件与艺术价值画上等号,是不长久的,经不起历史检验的,也就是说,不能成为论断“好画”的绝对标准。不过,现实中,诸如此类的附加因素正在成为“好画”的标准,“价格”、“身份”正在演变为“价值”。
文学洙 金秋十月 1968年 47 x 34cm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开始出现所谓的“网红”,当然也包括艺术领域,今天走红的艺术家,很难说将来如何,也许其中有的人走红,有的今天不引起关注却在将来走红,依每位艺术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定。而成就一幅好画并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吗?艺术发展几千年,总的规律还是有的。
其一,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例如吴冠中先生,他的风格决定了他载入中国艺术史,至少是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少有的绘画风格。
他创造了一种点线面相结合的、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画风。一位画家想在艺术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第一就要靠风格。风格就是人,就是用自己的声音在绘画的舞台上说话,而不是学着别人的腔调,拿着别人的语言来阐释自己的理解。因此,具有极其鲜明的风格是最核心的要素。朝鲜已故画家黄永俊先生,两位素未谋面的老先生,在这一点上有着相似的地方,但又各有千秋。
黄永俊 金刚山 1992年其二具有一定的作画难度。
举个例子,著名的“杜尚的小便池”,它可以载入西方美术史,是因为杜尚是观念艺术的第一位探索者,但是,第二个人再要重复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比如我把一个席梦思床垫送到美术馆去,美术馆肯定不会收。而“杜尚的小便池”,美术馆不但收了,而且作为重要的展品。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特别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非常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极为注重技巧的难度。
远的且不说,仅在20世纪,中国众多大师级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等人,每一位都有自己在作画方面独特的难度。又如朝鲜画家金观镐、裴云成、 金周经、 李快大、 金奭龙、 郑温女、 洪钟原、咸昌渊、郑锺汝等等漂洋过海去国外学习。
鲜于澹 故乡的桥 1977年 44 x 32cm 崔道烈 丰收 1991年 81.5 x 48cm用笔看似简单,后人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完整的作品可能是画家夜以继日的练习和思考,下笔才能够准确有韵味。
其三,能够留存下来的画作,必须要既可抒发主观情怀,又不失基本的真实。这里所说的“真实”,指的是对物体把握的基本的真实。
①.不管是变形也好,夸张也好,刻画对象,就不能离开原本的基本面貌,不能说画完以后别人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
②.画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塑造空间的造型能力。
方学柱 在高城 2019年 129 x 78cm 李昌 风筝比赛 1964年 198 x 135cm上述三个方面应该是缺一不可,如果只强调独特的风格,而不具备难度和真实,那只要身上涂满颜料,然后找块布打个滚儿,画出来的东西也可以说有很独特的风格。但是,这种作品不具备难度,也谈不上真实。失去了美原有的追求。
‘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里还有一种精神的纯洁的东西在,艺术中的文人品格、崇高、见真性情及自由清新、充满情趣表达等诸方面气息也显得纯正。
安相穆 小溪流 1989年 138 x 48cm搞艺术看起来很轻松,其实倾情投入和坚定信念都含在其中,还要承受住寂寞。作为艺术家,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艺术有一个坚守的态度,不过要做到确实很难。”
李律善 开垦滩涂 1961年 206 x 129cm“艺术史是作出最后检验的唯一标准。艺术史就是艺术语言不断创新的积累,进入艺术史的人应当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代表。每个时代都有在价格上特别高的画家,但是,这类画家的作品最后也仍有可能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而那些作为时代节点的艺术家,比如凡·高,即便当时不被承认,后世也会发掘出他们的价值。”
看待一位画家的价值和水平,不是看他的市场价格,这个因素影响不了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价值判断,但是艺术品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100年以后,谁会记得那些自我炒作的人?只有留下具有说服力作品的艺术家,或者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艺术家,才有可能成为历史的选择。
金成根 海浪 2019年 192 x 87c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