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学生时代更是不断受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洗礼,那么关于读书,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名家各自有着不同的诠释,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这么一看,读书是人生的各种体验,溶入灵魂添加智慧,为我们的人生提供着各种养分与新鲜的血液,很大程度上它构成了人生的一部分。而毛姆用他的笔告诉我们,读书是一种享受,人应该为了快乐而读书。
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里,毛姆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八卦精神来演绎这种快乐,把书籍背后的作家拉近了我们的视线。
在书中他详述了九位文学世匠的生平,当然,他也充分延续了自己的刻薄与毒舌的风格。这数位无一不受到他的某一方面的指摘或者是很严厉的批判。
其中他对简·奥斯汀算是比较偏爱的,虽然他对简一辈子生活在乡间的小地方见识有限也有着微词,但简被他称为天才型作家,她敏锐的观察力与机智的幽默为他所称道。
而其他作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他的笔下,司汤达是个一心追逐情人的渣男,一不小心成就了《红与黑》;巴尔扎克自私又奢侈,为了还债不得不抓紧时间完成书稿;托尔斯泰在意自己的贵族身份,暴躁易怒,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虚荣善妒、急躁好斗、卑怯谄媚、自私自利、自吹自擂、不知体谅、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他的性格令人憎恶。
虽然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惊人的创造力跻身世界上最卓越的小说家之列,但毛姆对他尤为刻薄,认为这种创造力的来源却是他本身所具有的恶带来的。
从这些作家的生平引入作家的作品,毛姆想要来说明作家本人的性格与命运对作品带来的影响,或者说作品是作家想要到达的一种生活的映象。他们在作品中探讨分析人性的丑恶与复杂,给人们以不同的深思、启迪与警示,而现实中他们也逃不过享乐的诱惑而负债累累、恶迹斑斑。
人性的确太复杂化,单从作品来看,难以预料书本背后的作者本人会是怎么样的,一般认为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但事实总是会有例外。毛姆对这些作家的描述,一方面把他们还原为与我们一样有着各种缺点各种毛病的普通人,一方面却不免让我们大跌眼镜。
而在世人眼中,毛姆极富传奇色彩,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虽然他对传记类作品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所预料,故而坚决反对泄露自己的私生活,也不允许出版有关自己的传记,还烧掉了手头的所有信件。
然而正如他挖掘这些名家们的生平隐私一样,身为知名作家的他也免不了这种命运。他身后各种传记作品、文学评论达三百余种,其中以塞丽娜.黑斯廷斯的《毛姆传》最负盛名,据说是唯一得到授权并真实可靠的一本,可是,真的能做到完全的真实可靠吗?他虽然做了一定的预防措施,却也对身后事无可奈何。
好的作品总是能引发读者对作家本人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追索,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时代背景与作品总是有着扯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客观地理解与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看看我们的红学以及对曹雪芹生平的研究之多之众,就能释然这一点。
小说家往往是被自己的偏见所摆布的,他们对题材的选择、对人物的塑造,以及对自己笔下角色的态度都深受其影响。他们书写的一切都是作者性格的表达,都是他们的天性、经历与感受的体现。
于是狄更斯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就几乎是复制了他自身的经历与生平,《红与黑》里长得又矮又胖的司汤达把自己的向往映射在帅哥于连身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父亲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的父亲。
作家自身和周围的人都成为作品中人物的模板,在抓住原型人物的某一特性上加以夸张地展现,或者给他们以彰显性格的言语与行为,精心装饰后他们就延伸为丰满独特的书中形象。
毛姆本人亦是如此,他的游历、见识、品行体现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人性的枷锁》是其前半生的半自传小说,作品的真实感来自于真实的人生经历,人性的拷问也来自于现实中的思索与提炼。而《面纱》中的香港,《月亮和六便士》的塔希提岛都是他曾经游历过的地方,人们对熟悉的人、事、物的描写总是更能得心应手,而真实再现的场景也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冯骥才说,“植物死了,把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作家总是有意无意间将他的思维他的意识印记在其作品之中,时间的长河过去,很多记忆磨失,但通过作品,他们的个性和独有的特点留存下来,也包括那个时代独有的气息。
在毛姆的这种边阅读边娱乐的享受过程中,在他八卦的表相之下,首先是基于一个读者对作品及他背后作家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阅读下去的动力与热情。
他说,人应当为了快乐而读书,而谁又能保证,能够为一个人带来愉悦的书籍就一定能讨另一个人的欢心呢?
个人有个人的看法与理解,参考可以,没必要完全按照他人的建议或者观感,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即便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爱好去阅读,但最起码众口一词的好书你没有兴趣,就没有必要去难为自己了,归根结底,你才是对手中所持书本的最终评价者。
读书是一种享受,这适用于所有人群。除工具书或者为了考试而读的书以外的,学生时代称之为课外书现在叫做课外读物的这些书,首当其冲应该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与情感上的共情,继而有耐心去探究其中蕴含深意,才能读出其中的山高水远,读出其中的辽远浩阔。
积极主动的阅读带来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体验,这不正是我们所想要达到的境界吗?而一部作品,于读者心中获得了乐趣收获了教益,不就证实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吗?
阅读的快乐不在于人家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灵得以舒展开来。时不我待,最好的时光就是现在,你还等什么呢?打开书本,开启自己的快乐悦读之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