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早间新闻才知道昨天是地球一小时。新闻里报道了世界各地人们为了宣传地球一小时所做的努力。
有些人用蜡烛或者霓虹灯摆出各式各样的标语;有些人办起了相关的的主题音乐会;还有的组织了一大群人原地蹬自行车,这些自行车跟发电机相连,结果靠着这些人发的电点亮了一幢建筑,以此来告诉人们: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点亮世界。
看了这些,我真想说:“得了吧,你们为了这一小时浪费的能源可比这一小时熄灯节约的要多的多。”
那些摆出标语的人就不用说了,他们根本没把蜡烛和霓虹灯看作能源,或者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它们是不需要能源的。而组织一群人踩自行车发电也是够绝的,好像那些踩自行车的人在能量和体力上是自给自足的。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从外界获取能量。人们从外界摄入能量再依靠人力发电,这样的效率能比工业用发电机效率高?呵呵,您别逗我了。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一年有8760个小时,假设我们每小时耗费的地球上的能量是一定的。接着把我们跟地球的关系拟人化——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消耗她的能量就表示找她要钱。每年我们总是固定地从她那里拿走8760块钱,然后我们突然还给她1块钱,不过紧接着她发现为了让所有人知道这一块钱的重要性,我们转头又从她那里拿走了比1块更多的钱。如果地球有思想,我想她不会为了这事儿对人类感恩戴德的。
所以我才想问这个问题:地球一小时到底是为了谁?
显然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地球,而是为了我们自己感动自己。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在做一些我们内心觉得并不太好的事情时,我们会创造一些事件或是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善良的。仔细一想,好像很多节日,都是这么诞生的,父亲节、母亲节、妇女节、植树节、知识产权日......不同的是,有些节日还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但很少,显然地球一小时不包括在内。
当然这也不能怪人类,因为我们并非故意的(我的理直气壮让我自己都很惊讶)。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移情作用”,它是指审美活动中主体情感移置于对象,使对象仿佛有了主体的情感并显现主体情感的心理功能。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会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上,觉得外物也是有同样情感的。所以我们如果我们做了一件让我们自很高兴的事儿,我们会觉得世界都变得更好了,哪怕事实并不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