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短视的教育目标,多在高分、名校与名利双收。其实单就知识的学习而言,目的也不只在考试、升学与追名逐利。我们以为,一则学习的过程,须是享受;二则学习的结果,须得善用——如此,他才有可能体察真知、快乐与幸福。
学为正用、大用与妙用
获取真知的过程,即是学习。学习之要有三:创造性的领悟、探索与运用。领悟是就现成的知识理解而言,探索是就发现与解决未知疑问而言,运用是就知识之于身心实践而言。
一般的领悟,多在因循沿袭,人云亦云,把握现成的问题与答案。创造性的领悟,则须主动,则须不断提出质疑、寻求新解,则须融入自身的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与人际环境,则须联系过去时代与当前时代的文化背景。
其实,创造性的领悟中,已有足够的探索了。此外,创造性的探索还要远远超越被强加、被限制、被标准化定格的学习对象与答案,以人类纵、横两个方向的全部知识、奥秘与疑问为背景,以身体力行、感同身受、救世济人的切实需要为起点,以解决自身、人际、人类的现实问题与迫切需求为归宿。
其实,创造性的探索中,已有足够的运用了。此外,创造性的运用,有其根本的定性,即是善用;善用有其具体的方面,即是正用、大用与妙用。
所谓正用,与邪用相对,是指知识、能力与智慧,只能从利人、利己、利众生、利万物的角度去使用,而不能动辄伤害他人或他物,甚至违逆天道、地德与人伦,驱动物质环境急剧恶化,道德环境急剧败坏。刘备有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恰与正用相关。
所谓大用,与小用相对,是指知识、能力与智慧,在一切用得着的地方,要尽其所能的发挥最大作用,尤其发挥关键性、根本性、决定性作用,而非百无一用,浅浅一用,眼前一用。譬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言可以兴邦、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等,皆与大用相关。
所谓妙用,与拙用相对,是指知识、能力与智慧,须极尽其妙,不啻体现数学一般的高度精确,更能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奇效。拥有知识而不能妙用,而不能用得出神入化,知识便归于僵化,不值一提。
装进知识,并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学为了用,用为了解惑、纾难、求道,持续让生命境界提升,以至大悟。如果善用知识,则其装进与运用的过程,皆有无穷的乐趣,皆能真正进入享受学习的良好状态。
想一想啊,前人的知识成果,前人探索、积累许多年或许多世纪,付出过大量心血甚至生命的知识成果,我们只需读一读就可轻松得到,如何不心怀感激?懂得感恩,懂得珍重他人的劳动或奉献,懂得用谦卑的心灵去接受大海、蓝天及千古历史的馈赠,本身就愉悦无比。
想一想啊,我们在已有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居然有了崭新的理解与发现,居然提出了一个个前人未曾料及、时人也未曾思考的疑问;我们因疑问而求索,渐次扩展时空,扩展知识的容量,扩展质疑、发问、求解的更大胸怀,新知识、新成果也就层出不穷……此类探索的非凡历程,不止愉悦,更是兴奋。
而且,我们还要直面现实,真真切切解决自身、他人、人类的一个个难题,将知识化作劈波斩浪、开山搭桥的巨大力量。即使只积一小善,我们也很欣慰。如果推动了群体生命的非常进步,我们便很自豪。倘能阻止某种邪恶的取向,截窒天灾人祸的频频发生,为人类的新黑暗提供光明,为生命的新迷茫提供出路,为天地的新混乱提供规则,我们的贡献已可称之为伟大。
这时,成就感大不大,已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特别宁静,特别清醒,特别智慧。我们所无比享受的,已不是身外名利,而是内心充实、安宁与幸福。
学习的享受之旅,如此这般,每一步都不枯燥,都不重复又重复,都不只有单一的收益或感受。集领悟、探索、运用于一体的学习,必须主动、自觉、正心诚意。如将创造性渗透到学习的全程,学习就更加具有魅力,更加具有挑战性。而其正用、大用、妙用的每一处或每一阶段,既是富有价值的成果,也使后续学习的动力更加强劲。
享受学习得善用,是教育者与学习者的主要用心所在。我们是否做到了对教育或学习负责,就看过程是否享受,结果是否善用。
2011.12.9
———摘自《教育的本来》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赞赏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