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TA在利益面前时的抉择
人性的本能告诉我们,人都是趋利性的。
利益冲突正是一块试金石,往往能映射出人品的真实形态,尤其是有损自己利益的时候。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昧着良心,做出有违法律或是有损道德的事来,那么这种人的人品你还敢信吗?
还是趁早远离的好。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仍然坚守自己的底线或是在冲突面前选择让利,那么这种人往往值得信任。
因为他们内心豁达,责任感强,肯为他人着想,不会过多计较自我得失。
曾国藩曾有句名言:“利可共而不可独”。
意思是告诫后人“合作共赢”的理念,独享只会寸步难行,最终坑的还是自己。
一个人在利益面前的取舍,完全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值不值得深交。
02 看TA如何对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每逢周末,我就喜欢和朋友们去外边小聚一餐。一来是给自己开开荤,二来大家可以适当探讨一下,一周以来的新发现或者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事情,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
我和我的同学无一例外都是对服务员很有礼貌的,因为我们学的是酒店管理,对于服务行业我们很清楚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所以每次去餐厅我和我的朋友们都会对服务员表示感谢,有时候还会帮助服务员适当的端盘子。
可是在社会中,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对服务员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不但不理解他们的工作,更加还喜欢去评判别人的人格。
就在上周六,我们桌旁就有位女士,由于服务员上菜稍微慢了点,她就在餐厅里大声呵斥,还出言不逊的骂人。尽管那位服务员在不停地向她道歉,可依然无法满足那位顾客,最后餐厅无奈就少收了几十块钱才算结束这件事。
我当时坐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幕,心想:这个人就为了少这几十块钱而让自己的内心暴露无遗,难道她真的就赚到了吗?不,她现在如此不尊重别人,以后也定然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历史上的军事天才,有次去一个地方微服私访,结果绕来绕去迷路了。
他走近一家商铺,客气地问门口站着的军人:“朋友,你能告诉我回城的路吗?”
军人看着穿着普通的亚历山大,很是傲慢的回答:“朝右走!”
对于礼貌且伴随微笑的询问,军人显然很不耐烦,就因为觉得对方身份比自己低;反之,高高在上的亚历山大却始终彬彬有礼。
这就是一个人的格局。
一般而言,人们面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天生就有种优越感。
而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会放大自己的优越感去踩低别人,反而会待之以尊重。
03 看TA对待父母的态度
我分享一段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2016年9月,我从高中毕业来到上海读酒店管理。那时候我还住在学校宿舍,和我同宿舍有位室友我非常不喜欢,因为他每天就只会想着怎么玩,课上就奉承老师。我不太喜欢和这种爱耍小心眼的人在一起做朋友,只是表面上和他认识罢了。
但是,我们不能一棍子把人“拍”死了,他身上有一项优点让我看了后才判定:这个人虽然不让我喜欢,却可以成为朋友。听上去似乎很矛盾,那究竟是什么优点呢?
没错,这便是孝顺。我在宿舍只住了半个多月,在这半个多月当中他每晚不但和父母通电话,甚至还能在周末陪奶奶视频聊天,分享自己在上海上学时的感悟和心情,从手机里可以听出他奶奶是很开心的,同样他还介绍了我和另外一位室友给他的奶奶认识,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
后来因为一点小事,我和他吵了一架,我那时心眼小受不得气就找了个借口从宿舍搬到校外去了。结果也因为自己的这一举动,让我近半年时间还因为身边缺少朋友而感到孤独和无助,我甚至还眼红他,因为他当初和我一起来到这所学校,可当时人家混的比我好多了,朋友比我多,每天还比我快乐,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明白,一个孝顺的人,人品不会差到哪去。所以才会有人心甘情愿和他做朋友。
当然这一切都过去了,毕竟现在的我也不是以前那个小肚心肠的我了,我和这位同学现在依然是同班同学,关系也越来越好,但让我最佩服他的,依然是他的孝道。
有人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是克服本能,就是一种教养。
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多半是“好脾气都留给了他人,而坏脾气都留给了家人。”
曾经有个同学,对待朋友或其他同学时热情且温暖,而在面对自己父母的那刻,却刻薄又不耐烦。
后来,知道他这样本性的人,都跟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原本,他有望得到好的人际关系的,但也因为这件事被他人否决。
我们通常对不大熟的人或陌生人,往往能以礼相待,好言好语;而对自己亲人、好友说起话来却有恃无恐。
这一恶习,恰恰能反映出一个问题:
如果,对身边亲密的人,说话和气、不骄不躁、谦逊有礼,多半都是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一个人,也更容易让别人信任。
04 结语
人心难测,是因为人是会伪装的高级动物,但再怎么伪装,总有露出马脚的一天。
一旦遇到事,便能真正地认清一个人!
不管这个人好与坏,认清了总归是没有坏处的,总好过稀里糊涂地被人蒙在鼓里。
认清了,心也就踏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