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读《皮囊》,知自己

读《皮囊》,知自己

作者: 悬挂的板栗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21:56 被阅读124次

闲来无事,开始读《皮囊》。最近懒散,一月之久才读完这一本。

开始我也并不懂为什么叫做皮囊,只知去细细品味作者的每一段经历,认真的感受每一段经历中鲜活的人,生动的灵魂,粗糙却又细腻的思想。但当我读完时发现,作者不正是用自白式的经历,不加掩饰人性中的贪,痴,嗔,傻来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不过是借一具皮囊行走世间,但皮囊有心。不管沉睡或是清醒,心都支配着皮囊在世间的方向。

读《皮囊》,知自己

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父亲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作者的生存状态。父亲是母亲的脊梁家庭的山。父亲的前半生漂泊但又安稳,一家四口,努力过着安稳而又圆满的日子。但一切的转折始于父亲的突然中风,导致半身瘫痪。从此二狗达,也就是作者,被母亲当做了一家之主,担负起为家庭做每一个重大决定的责任。

他的父亲出院后,对自己健康的恢复满怀希望,于是一家人便活的小心翼翼,虚假的鼓励,心酸的支持。直到两年后父亲在日渐严重的病情中认清不会恢复的事实,便从此气急败坏的和命运叫板,心力交瘁后认命。他发现自己并不舍得死后变为了老小孩。用不怕死的方式抗拒着死亡。

这是一个真实的父亲,不仅有在母亲眼中的伟岸,也有人性中的自私,害怕,懦弱。这些都真实的表达了生动的父亲。

在大家都接受了一个老小孩一样的父亲之后,在大家以为就会一直这样缺憾又可以满怀希望的活下去的时候,父亲却在世界杯的欢呼声中毫无痕迹的走了。

这不就是我们不能相信,猝不及防的现实生活吗?

读《皮囊》,知自己

作者因为父亲的病,家庭的变故,更早的开始了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规划。

一路上,作者遇见了两个阿小。在这两个阿小的反面是作者自己。

一个阿小是生于尘土,不甘于尘土。一个阿小是暂时生活于尘土,但又并不能真正走进城市。于是两个阿小都不停的扮演着脱离尘土的角色。但多年后大家才懂得。尘归尘,土归土。没有努力的表面逃离,终究逃不过生活的魔咒。

作者已经习惯了规划自己的人生。大学之后为了让未来的自己不出错。规划了自己的每一个学期。也是在这里,他遇见了厚朴。一个承载着父亲尽享青春愿望的厚朴。用激烈的方式去青春,用整整四年的方式慢慢的埋葬自己而不自知。四年,厚朴用想象喂大了过度膨胀的理想幻想。辉煌过便不能承认自己失败,紧张、敏感的去抗拒一切质疑。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

读《皮囊》,知自己

自始至终,作者理智,冷静,克制,甚至可以说冷眼旁观着这个世界。但这何尝不是作者在面对苦难的生活,过好自己满目疮痍生活的一种自保。

作者如是,我们也无例外。在每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里刻画着我们自己。可能是故事的主角,也可能是故事的反面。理智的选择,温暖的活。



相关文章

  • 读《皮囊》,知自己

    闲来无事,开始读《皮囊》。最近懒散,一月之久才读完这一本。 开始我也并不懂为什么叫做皮囊,只知去细细品味作者的每一...

  • 读《皮囊》反思自己

    蔡先生的《皮囊》,我舍不得把它读完。捧着书细细地看,抬头发现四周的灯光正好,读书正好。 记得一句话,每一位作者的书...

  • 读《皮囊》,找自己

    我喜欢一本书,会因为曾感同身受,也会因为从心里认可。 蔡崇达《皮囊》这本书是我曾经最亲爱的姐姐推荐给我的,我最...

  • 看见自己——读《皮囊》有感

    迟到千年 此篇是2015年11月29日写的,如今的我着实写不出这种莫名其妙的感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

  • 蔡崇达,你的《皮囊》我很喜欢

    读了蔡崇达的《皮囊》,我想说,蔡崇达,你的《皮囊》我真心喜欢! —— 读《皮囊》...

  • 读《皮囊》

    不知道是自己思考的深度不够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皮囊》这本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令人惊喜。可能是前期的宣传挺多,身边很...

  • 读《皮囊》

    《皮囊》这本书,忘了第一次见到是在书店,还是当当或亚马逊的首页上,书名让人印象深刻,但作者的名字是陌生的,我...

  • 读《皮囊》

    刚看完这本书,不到五个小时。 心就像什么坠着,一直往下往下,直至难以呼吸。很早便被人推荐过这本书,《皮囊》这个名字...

  • 读 皮囊

    下午从同事那里借到这本书,皮囊。拿回来后一直看到睡前,整个内容给我一种想哭的冲动。也许我是从中读到了自己的影子。 ...

  • 读《皮囊》

    这本书又不是小说,又不像正规的自传,就是作者用很轻松幽默的语调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每个小章节都是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皮囊》,知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bs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