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有两本书非常流行,一本是《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本是《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这两本书都迎合了人的心理,因为大多数人都想变得很厉害,从而实现华丽转身。
书中的观点不能说没有可借鉴之处,按照作者给出的方法努力实践,一定会如愿以偿!
但我认为,很多厉害的人,也就是牛人,并不一定读过这两本书。其实,要想成为厉害的人,做到这两点就可以了,那就是选择与坚持。
先来看选择。其意义勿容赘述,一句话就可概括清楚:“选择大于努力”,还有一句老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见选择的重要性!有的人一生郁郁不得志,就是因为选择错了;还有的人,不知道如何选择,选择什么,到老也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空留许多遗憾。
这里有我们传统文化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并不强调个性的张扬,包括我们的教育,也是集体高于个人。因此,在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兴趣爱好之间,过多的听取了父母的意见和社会的眼光。
比如高考填报志愿,很多孩子并没有职业概念,只能听从父母的建议或安排,而父母考虑的多是将来的就业和社会地位等世俗的东西。显而易见,我们在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从事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职业。如果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做的好,甚至要做出多么出色的成绩,就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幸运的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并不像以前那样,一择定终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果对现状不满意,只要有魄力,完全可以重新选择。
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众多的奇迹,比如,网红的各种抢眼表现让人叹为观止,草根一夜之间跻身大咖的例子太多了,昨天还是捡垃圾的大爷,今天就可以红遍大江南北。不管他们是怎么红起来的,但人家确实有过人之处,就比如靠快手成就的那个“本亮大叔”,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身价千万!
所以,选择很重要。雷军那句名言路人皆知,“如果站对了风口,猪都会飞起来”,很多牛人就是这样飞起来的。找对风口需要过人的眼光,但如果不知道风口在哪里该怎么办?我的建议就是,聚精会神地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做你感兴趣的事情,即便你没有站对风口,你也会飞起来的,只不过飞的低一些而已。
比如,高晓松一开始热衷旅游的时候,遭到周围众多人的冷嘲热讽,他那时也不知道旅游会成为风口,但后来却凭借他的特殊旅游经历和过人才华,大放异彩,成为众多人羡慕的对象。再比如,有人喜欢写作,转身自媒体行业,也混的风生水起。
所以,牛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牛人,而是因为他的选择,才有机会成为牛人!正确的选择是成为牛人的开始!
再来看坚持。世界上有80%的失败都源于半途而废,笑到最后的人才是最终的赢家。有人说,坚持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品质,我深以为然。“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有多少人,一开始热情万丈,雄心勃勃,没过几日便兴味索然,再几日勉强维持,最后就偃旗息鼓了。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是说有眼光的人可能会很多,但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就没那么多了。马云说过一句话,“今天很痛苦,明天会更痛苦,后天很美好,但是我们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很多牛人成功的秘诀都是:多坚持了一会儿而已,但却有很多人做不到,我也是其中之一。
其实,别小看我们多走的那一点路,每一步小小的坚持,都是通向成功的垫脚石。我们每一个来到007的战友,都怀揣着“七年之后去南极”的梦想。这一路上,困难很多,意外情况也会很多,但只要能多坚持一会儿,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坚持并不单纯需要信念和意志的力量,也需要我们利用心理学原理,顺应人性。
其一,你的选择,最好能与你的兴趣爱好统一起来,不带功利,完全是你内心渴望去做的。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是一种享受,你会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做,并乐此不疲,一天不做就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显而易见,这样的坚持是最容易,也最轻松的。
其二,把你的选择变成一种习惯。原来有一种说法: “21天习惯养成定律”,就是说,要养成一种习惯,需要21天的时间,每天坚持去做这件事情,把这件事情强行刻到你的脑子里,使之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养成了,坚持就不会再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关于习惯的养成,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微习惯》。书中推荐的方法,可以让你更轻松的养成习惯。比如跑步,开始先不想着一天要跑几公里,而是先把你的运动服放在枕头边上,把运动鞋摆在床前。这样,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这些装备,就会自然而然地穿上衣服出去跑步了。
这其实是一种目标分解法,把看起来很大,很难实现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非常容易做到的小目标,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大目标就会实现。
说到我自己,也是一个浮躁的主。过往,目标设立了一大堆,计划也订了不少,但坚持下来的,恐怕也就只有吃法和睡觉了。这大概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也是人性的弱点,能够克服它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厉害的人。
说做就做,从现在开始,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写作、读书、健身!
与各位战友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