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小米姐聊过之后,我发现自己继续改善的不足就是“自以为的思考”,我的想法很多,但是不系统,没有逻辑,语言混乱。
思维的系统性可以帮助你拆分你需要做的事,一切按部就班的走。让你知道,你每一步需要做什么,你的下一步需要怎么进行和改善。思维的逻辑性可以帮助你直指要害,帮助你更快的找出你的计划的缺陷,让一切进行的更顺畅。思维可以有发散性,但是不能连旁支都没有,就直接跳到了别的地方,这样很容易让你忘了什么做了什么没做,做不好的地方也很容易被敷衍过去,而发散性如果是在语言上的话,就很容易让别人抓不住你说话的重点,容易产生误解。
以上是我的想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忙指正和纠正。
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之后,就开始在简书上搜寻关于方法的书,《如何学习》《像加勒比海盗一样学习》《思维的宫殿》《学习之道》《聪明人如何思考》,还有简书上大家常常提到的《学会学习》,都被我收入在书目里了。
《如何学习》也是我做的第一份思维导图,对于我这样一个思维极度混乱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里程碑啊!
在读《如何学习》之前,我曾经看过另一本英文的原版书《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这本书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赛博学习法很像,而我之前一直就是类似于这样的学习法,也一直认为我的学习方法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直到我上学期为了奖学金天天泡在图书馆做一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努力”却没有得到成效之后,我才开始反思我的方法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在看完《如何学习》之后,我才发现,哦,原来是我的方法是有很大的缺点的,我不知道我在努力的看书的时候该摄取哪些内容,也不知道我自己掌握了什么,哪里不足。除了方法之后,我更是发现了,我的态度才是最大的错误。这也是我接下来想说的尖子生的十二条信条。
一、在教育你的这条道路上,没有人比你自己做的更好。
我不知道大多数的人是不是这样,但是我是这样的,从小就跟着老师的步伐和节奏在学习知识,从来都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教我们自己”?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答案是“是的,完全可以。”你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你知道你自己最喜欢什么,自己最需要什么,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而大多数的中国老师很难因材施教。特别是大学老师吧,除非你有问题要问他们,否则他们的任务只是把课讲完而已。
二、仅仅听老师讲课,完成他们布置的任务和作业,是永远不够的。
其实我没有想到这个居然是不对的,对我们来说初中高中,特别是中考高考前的作业,多的已经快要变成小山了吧,如果增加额外的作业,那我们岂不是要狗带。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学习者,仅仅完成老师说布置的我想还是足够的,但是你有么有想过,就算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也很多是无用功,你要不停的重复做着你已经会做的题,背着你已经会背的课文。试想一下,如果你从课堂出发延伸课外,或者说连课外都不要延伸光是买一本不一样出版社出版的练习册可能都能做到新的题型,让你在考试的时候更加的游刃有余。
三、并不是老师所有布置的任务和作业都同等重要。
这一点我觉得有些重复,还是老话,你要找出你已经会的,和你不会的,而不会的就是重要的。你不可能永远在你会的东西里安逸。
四、分数只是主观的意见。
这一点,我有点哭笑不得,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和父母要求我们写一手漂亮得体的字的原因了,除非将来的考试全部换成机考,不然这项“外貌协会”的主观性会一直存在的。
中考和高考,批改作文的老师一定会给字漂亮的同学更好的粉丝,而大学的期末考试也一样,老师看到狗爬一样的字真的是费心费力。
另外这一点,其实如果在大学的课堂上的话,特别是考察课,如果老师对你这个学生印象好,他给的平时成绩也会相对的高一些。
五、犯错误(以及偶尔犯傻)是你为学习或者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这一点,感触颇深,我个人的话,在看到这个信条的时候,觉得这个信条是符合我原来的态度的,但是在做后来的态度检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态度不是这样的。我会害怕自己努力了得不到回报,这其实也是害怕犯错误的一种表现,害怕选择错了方向,害怕努力是错误的,害怕浪费时间,这一切都是必要的事实上,因为就算走了弯路,就算失败了,你也找到了路,知道下一回应该怎么做才好。
六、问题在于引发你的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你的答案。
我们的同学中总是会有这样一类型的人,老师问什么他都知道答案,反应还很迅速,他们是真的学好的么。当然,当然是学的好的,因为老师讲过的内容,他们都知道了,如果你没有答上,只能说明你没有掌握老师讲过的内容。但是,你有想过么,你知道答案是因为老师讲过,那么你能从老师讲过的东西里问出其他问题么,你能回答你自己问出的问题么,你能再出你的问题里想出另外一个问题么。
要让你的思维不断的去延续,不断的形成一个像大树一样的体系。比如,我这学期学到了儿科的护理,里面有一章节说的是小儿的心脏病,小儿的心脏病可以引发呼吸衰竭么,引发呼吸衰竭的话,需要用什么流量的吸氧,怎么知道缺氧状况有没有缓解,怎么预防并发症,等等。当然有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是错的,也有可能问题不存在,但是别忘记了第五条说过的。
七、你上学的目的是学会怎么思考,而不是重复教科书或者老师告诉你的事情。
这一点好像有点废话了哈,那是当然的啦,教科书和老师告诉的东西都是他们的东西,而不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习惯的表达方式给别人讲解的时候才是你自己的东西,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教别人东西自己学到的更多的道理吧。
八、并不是所有的科目看上去都很有趣、很重要,但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比无聊被动且学不到的好。
我觉得这就好比,你喜欢一个男神/女神,所有那个人可能又无趣又高冷,你还有很多的竞争对手,但是你如果不主动出击,他/她永远不可能是你的,你主动一下,几率还有百分之五十呢,要等着他/她来主动和你套近乎的几率就瞬间到了0。
九、正在的学习很可能又难又令人沮丧,同时还让人畏惧,但它能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力量。
这一点,我还没有很深刻的体会到也没有很明白的了解,但是至少在我看完这条信条之后,我把我觉得最难的循环系统撸了好几遍,现在的话,从一开始的一脸的懵逼到现在至少能把心律失常弄明白了,这个应该就算是一种回报了吧。
十、你在学校的成绩如何反应的事你的态度和方法,而不是你的能力。
所以在你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之后,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不要担心自己是个智障之类的,你应该反思一下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是不是出了问题,又或者说,你其实是不是和我一样做了太多的“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努力”。
成绩也不是评判能力的标准,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总是会按照她的思路让你学习,万一你学嗨你多学了其他的东西呢,又或者老师万一看你们班不顺眼,答疑的时候故意画歪题了和考的不一样呢,何必担心那么多,学你该学的,学园林就学好怎么种花种菜,理论的知识虽然有可能因为你的思维混乱答得刚刚及格,但是你工作的时候总不能让你拿着试卷嫁接吧。
十一、如果你是为了分数或者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学习,那么你将会失去这个过程带来的满足感,同时你的自尊置于你无法掌控的事情之中。
在看到这个信条的时候,心里觉得可不舒服了,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啊,我曾经把自己的碾压舍友的成绩当做骄傲的资本,在上学期败北之后,自尊心溃败的就要瓦解了一样,好在,我的自尊心还没有那么强,很快就回过神来了。
只是,我还在慢慢的摸索这个信条,也在慢慢的改变自己的心态。
十二、学校只是一场比赛,但是很重要。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在不停的和别人赛跑,谁跑得快谁就赢了。赢了么?是这样么?我承认赢得这场比赛很重要,因为你会进入不同层次的学校,认识不同的人。你找工作的时候,别人都得看你的学校,但是你真的赢了么?
事实上,并没有。
这场比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要在这场比赛,不停的学到你该学的,拿到你该拿的证,跑的比同学更快一点,这样你走出校园之后,你才会觉得有点底气有点心安。
但是步入社会之后,你靠的仅仅是那些证么?你的同事会拥有比你更高级的额证书。你靠的仅仅是你在学校里学的东西么?知识每天都在更新。你靠的就是跑的比你的同学更快一点么?不好意思,他们已经不是你的同学了。
都不是,靠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有专业的能力。
千万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
本来想放上我的思维导图处女作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个软件怎么都打不开,还中了病毒一样,我觉得我还是手绘比较好保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