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不是为了赚钱的工具

教育,不是为了赚钱的工具

作者: 不想上幼儿园 | 来源:发表于2022-04-23 01:34 被阅读0次

    2019年,两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出了一部书——《贫穷的本质》。

    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

    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这不仅让他们获得了那一年的诺贝尔奖经济学奖,也为世人揭开了贫穷的秘密。

    曾经,我们都以为是出身、环境、家庭等等客观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变得富有,但答案却出乎意料的简单。

    穷人,只是把钱用错了地方,就像那些特别舍得给孩子花钱的父母,却依旧难以养出成才的孩子。

    因为他们都很容易掉入贫穷思维的陷阱。

    教育,不是为了赚钱的工具

    在每一部希望小学的宣传片里,在每一篇偏远山区孩子上学的文章中, 都让我们觉得,越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越是渴望学习。

    然而这可能并非真实的一面,至少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完全相反的情况。

    在各国穷人世界的考察中,两位作者带着科考团队发现,大多数国家对普及教育的做法就是提供足够的硬件设施,再配备足够的老师。

    理论上这并没有问题,然而事实上过去贫困地区在众多国际教育资源援助下,所取得的成绩微乎其微。

    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并非上不起学,而是他们不想上学,因为学校简直就像一座监狱。

    以肯尼亚为例,那里的公立学校教师普遍水平有限,死板和乏味的课堂给孩子们造成读书痛苦的阴影。

    学校里学不到什么东西,上学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

    那里27%的5年级孩子读不出一个简单的英语段落,30%的孩子不会做基本除法,在巴基斯坦更有80%的三年级孩子读不懂一年级的课文。

    这是资本造成的必然结果,越有能力的老师与更好的硬件资源自然汇聚在名校、私立学校这些地方。

    国外也不流行题海战术,因此相比这种没有太大作用的教育体制,还不如早点打工赚钱,买两斤馒头回家爸妈更高兴。

    那么说,在好学校的孩子就没有这种困境了吗?

    错,同样存在。

    无论自上而下地利用资源推动教育,还是自下而上地利用需求推动教育,都绕不开一个扭曲的教育理念——竞争排名

    例如学校体系里突出的层级划分和资源倾斜,所谓的“高级”学区和“低级”学区,让刚开始成绩不优异的学生更自卑。

    “低级”孩子一旦得知与“高级”孩子竞争,发挥水平会更差;

    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时,他可能会责备自己,而不是老师;

    评估自己能力时,首先是否定自己做不到,我不是这块料......

    等级区分让孩子从小潜意识里就认为,我是“低级”的,本来成绩不优异的他们更没信心完成学业,早早辍学回家放羊。

    而那些“高级”的孩子们呢?如果你问他:

    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因为这样才能上一所好大学,毕业后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社会规则便是如此。

    为什么需要一份好工作?因为这样才能有高工资,才能过得体面,才能更好的传宗接代,人生规则便是如此。

    很多事情谈到最后都逃不开利益二字,教育,经常被视为赚钱的工具。

    这种代代相传的教育缺失,代代相传的认知局限,误把教育看成买彩票。

    所以从古至今各国老百姓的想法都出奇的一致——

    多生孩子,最好是男孩子,这样中彩率更大。

    正如文中帕克·苏达诺的章节所说:“我之所以需要9个孩子,是因为我不知道到底哪一个孩子将来有能力给我养老。”

    因此不论是低级还是高级家庭,都离不开想要“及时回报”的心理(我的付出一定要有所回报),这便是贫穷思维里的一个陷阱。

    当你看到别家父母在朋友圈喜形于色地宣布:宝宝已经会认字读书,孩子书法获奖,钢琴六级,绘画获全国大奖……你会不会眼热?

    在这个神童辈出的年代,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诱惑。

    我们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教育方式同样有效,自己的孩子并不比别人家的差、

    当你也忍不住想让孩子学出点成绩时,便落入了“及时回报”的陷阱,同时这也是一种功利心理。

    可谁不会这么想呢?这又有什么不对呢?

    它的危害只有一点,那就是违背了孩子童年成长的自然规律,用提前消耗孩子的发展潜能,来限制孩子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不是为了赚钱的工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io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