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过这句话:你怎么像个女孩一样?
“像个女孩一样”变成了讽刺,而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你为你是女孩子而难过吗?
胎儿时期:不因性别被强制堕胎。
“去查查性别吧,女孩子我们家是不要的。”
“男孩女孩?女孩啊……哦。”
出生时:不会因为性别而被送人、强卖、杀害、扔掉。
“妈妈,为什么奶奶只抱弟弟,不抱我?”
上学时:不会因为性别而被剥夺义务教育后上学的权利。
“你是女孩子,早点嫁人算了,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反正是赔钱货,还花这个钱做什么。”
青春期:无论是偷食禁果或遭遇身心上的伤害,不因为性别在事情曝光后面对蜂拥而来的指责。
就业:性别不应是硬性条件(部分法律规定的领域除外)。
“我们只要男性。”
“你还没结婚还没生孩子,又是婚假又是产假,还要考虑你是不是会辞职去做家庭主妇,所以我们选择了另一个男生。”
恋爱,拥有对自己身体的自主权利,不应面对“破鞋”这类恶毒词汇。
“你是处女吗?”
“你不知道哦,她不知道跟多少男人上过床了,谁还敢要?”
结婚:不会被家人当做货物衡量自身价值来讨取婆家不菲的彩礼。
“要个二三十万,给弟弟买房子用。”
“我们家缺辆车,你跟他们说说吧。”
家务:不会因为性别而在工作之外,还需要承担全部家务。
“这种家务活只有你们女人才会做,我是一点也不会的。”
“我儿子虽然不是很金贵,但是家务活我是从来不让他碰的。”
生育:有生育自主权,不能由夫家决定生育的数量和性别。
“生男孩我们就要。”
“再生两个,你反正在家也没事做,管管孩子就好了。”
法律:面对家暴、性骚扰、强奸、被拐卖等种种罪行时,有希望被解救,并不会被社会舆论的重压下造成二度心理伤害。
“肯定是那女的穿的太骚。”
“这女孩子,以后还有谁敢要她,都那么‘脏’了。”
尊重人和人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可以是能力、身体、经历、性格……而非性别。
不定义男人和女人,没有“女人应该如何”带有定义性质的话语。
不物化女性。最早的女权主义者,强烈反对的便是选美。
那些只追求权利平等,却依旧想要享受女性特权的人,请摘掉你是“女权主义”的标签。
女权并非女尊,除去刻板印象,我们追求的是权利和义务上的公平公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