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学精髓总结

心学精髓总结

作者: 巧说诗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8-28 20:54 被阅读0次

王阳明的心学精髓,总结一下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和六个字。

四句话即: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看起来挺简单,但内容却很深刻。

有个故事可以完美地阐述这四句话:

有位老农穷的吃不上饭了,找到王阳明卖地,王阳明看他可怜,不忍心买他的地,就先借钱给他。后来王阳明游玩时,看到一块风水宝地,他说:“这块地的风水太好了。”他的弟子告诉他,本来老农要卖的就是这块地,王阳明后悔了,但他又说:“我怎么会生出‘后悔’的想法呢?”于是他闭目冥想,过了一会,睁开眼说:“刚才的私欲已经被我克掉,我的心情又回归愉悦了。”

当王阳明没有看到那块地时,他的心没有动,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看到地之后,生出了“风水宝地”的想法,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当他发现自己有后悔的念头又感到羞愧时,是“知善知恶是良知”,最后克服了私欲,心情复归于平静愉悦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认为所谓的“格物致知”,不是朱熹所讲的格天下物,知天下理,而是格私欲,致良知。不管你学习什么,天文也好,历史也罢,造飞船、火箭也无所谓,最重要的事情是“致良知”,如果你学习知识,是为了杀人放火,那就是良知泯没,若是为了造福一方,那才是真正的光明了良知。

六个字是:

“心即理”和“致良知”。

所谓“心即理”,就是王阳明反复强调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拿格竹来讲,王阳明盯着竹子看了七天七夜,试图弄明白竹子里包含什么道理,但直到头昏眼花,身体虚脱,他也无法将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后来,他不盲目地崇拜圣人了,而是想要自己做圣人。

在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更加坚信,心即理,心外无物。据说有一次一位朋友指着一朵花问王阳明:“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那这朵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另外三个字“致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这源自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有心,人皆有之”,王阳明进一步发挥,人皆有良知。当你看到幼儿落井,你会想去救,当你看到飞禽走兽悲鸣,会起不忍直视之心,当你看到好端端一个物件,被无辜打碎,会起惋惜之情,这都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

王阳明心学就是要人跟随自己的良知,如果你想“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就必须跟随自己的良知,而不能以利益为第一出发点。所谓“致良知”,就是达到良知,时时刻刻接受良知的指引。

相关文章

  • 心学精髓总结

    王阳明的心学精髓,总结一下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和六个字。 四句话即: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

  • 阳明心学精髓

    佛法里讲的涅槃,我们不要把它理解为死亡,不要把它理解为灭度,不是那个意思。究竟涅槃,其实就是如来如去。什么是如来?...

  • 王阳明心学精髓

    阳明言工夫,要在“事上磨”,而主于“诚意”,亦曰“谨独”,亦曰“立志”,其实皆求能“诚意”耳。诚意之极,即是“知行...

  • 王阳明心学精髓

    王阳明心学精髓 1、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原句: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

  • 【老麦读书】王阳明‖: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的精髓,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抓这几个字:知行合一,致良知,还有就是四句教。 心学精髓的最核心奥义...

  • 《雪漠心学概论》读书笔记:心学概述(5)

    阅读内容:《雪漠心学概论》:心学概述(5) 【(四)佛学心性论略述 】 【佛学精髓以心性为主,心性亦称为佛性,佛学...

  • 致良知与经营之道

    何谓致良知? 什么叫“致良知”?“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精髓,是阳明心学总纲中的总纲。那么,什么是“致良知”呢? 中...

  • 王阳明心学思想精髓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

  • 王阳明心学思想精髓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

  • 阳明心学精髓——心想生

    1,心即理 我的心就是天理,我的心就是良知,我就是一切萬有的存在,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從宇宙主導論,變成意識主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学精髓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jr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