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我都絮叨了些什么
2020年3月6日 星期五 晴转阴
这两天在复习图文转换,对此我有点头大,有些图表我也不易看明白。而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理科生,他们读阅徽标、漫画,尤其是漫画比较困难,因为很多漫画表达主题比较含蓄,抓不住重点就难读对。而徽标要素较多,而要素必须关联起来,没有一定社会认知,读懂并表达得完整也不容易。
昨天花了一堂课讲了徽标、图片(包括摄影作品)、漫画、流程图(包括方位图、框架图)四种阅图题,课后布置了几道题目,计划今天把题目分析完,然后就开始讲读表题的例题。但今天课堂上,并没有完成任务。
课堂上,复习古诗文默写大约10分钟;学生分享作文教师简单评析大约10分钟;讲题目竟花去了约30分钟。老师越觉得重要,就越是花时间,因此不禁又是啰嗦一番,反复强调致意。回顾一下,今天课堂上,我借着练习题强调了哪些内容,看看是不是真的必须强调的?
首先,又一次强调蓝本中的表格一定要记得看,不免又带孩子们看了起来,同时,我还是在刻意地控制,只是强调了徽标类题目①一定要看徽标名称②做题时思考徽标回涉及的某组织、机构、活动等的理念、宗旨、目的③注意理清徽标中的三大关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要素与整体及主题之间的关系。
其次,关于漫画,我又再次强调了漫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揭示社会现实(讽刺、批判)、弘扬社会某种风气和精神(颂扬、肯定)、寓含某个哲理;通过对比、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达到幽默、诙谐艺术效果。所以我们在读漫画的时候要注意与生活进行类比联想,注意其类比象征意义。
其三,关于流程图,还是忍不住再次强调文字转换时一定要注意流程图上的①核心概念、项目、事件,②箭头方向、项目间的先后顺序、总分关系或并列关系等,理解内在的逻辑事理。
现在回头看看这些知识或技能要领,我还是觉得很重要,关键是我的方式不一定管用,一次次带他们看,也不知道他们看了没有,理解了没有。如果在学校,我们可以请孩子们自己梳理、分享,这样的效果会好得多。
讲解练习题,边讲边让孩子们订正。我也在边上喋喋不休,我觉得这绝不是好的课堂,这是我自己的感觉。
回顾一下吧!讲中国维和部队徽章时,我特别强调两点①答题层次要清晰,作答时可以“构图要素:”“寓意:”这样点明答题内容来分清层次;②构图要素要注意写得不要太零碎,要注意整体结构,如写“一直胸前有‘中国’二字、爪子抓着一根橄榄枝、展翅翱翔的白鸽”比“一只白鸽、橄榄枝、汉字‘中国’”这样的表述有更强的呈现效果。
讲漫画题时,强调描述漫画内容时一般是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及结果,因为漫画往往画的是一个情景,以静态的画面给人动态的描述。如“为了灭鼠,一个人在墙上画了一只猫,完成任务似的,提着笔哈哈大笑地走了。”这不同于徽标类题目,徽标是以静态的要素蕴含丰富的意蕴,而漫画主要是以画讲故事。
讲词云图时,主要强调对比和提炼。从众多的词语中提炼出类别和主题,还不能出现原词,如2006年度和2016年度有关“天津旅游”的词云图的两张图片:2006年有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注度较高,侧重景观欣赏;2016年游人对城市文化和民俗特色的关注度较高,侧重文化体验。
讲流程图时,强调转换时,做到简洁、准确、连贯,除了掌握叙述的顺序之外,还要注意哪些内容可以压缩,能用一句话去说不需要一一去介绍的,往往在一条线上的甚至是一个扇形展开的流程项目可以一句话完整而连贯。如讲座分了三个并列项目旗袍、围棋、国画,我们用“开设旗袍、围棋、国画讲座”就可以了,如活动的框架中有一个“活动”是手工课,“手工课”下又分支出“中国结”和“剪纸‘’两个内容转化成“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就可以了。活动下设三个分支,要用总分是概括如“开展三种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手工作品展示。”
讲的还真不少,课堂讲的比这还要多。文字只能呈现一部分,这些再次看来还是很重要的。临到下课,我强调孩子们要想读懂构思框架图或流程图,不妨平时学习用用这些思维外化工具,并且我又有了个新想法,我要多找机会,让孩子们学会设计这样的流程图和框架图,这可以说是提升他们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讲得多了,惹人烦了、厌了,还不如不讲,所以无论多么重要,我都要改变喋喋不休的上课模式,哪怕是上网课。可以考虑插入学生的作业对比分析,可以提前和学生打招呼做好连麦的准备并提前把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分析一下,然后课堂上作为这一题或这一类题目的主讲,明天的课堂要开始这样做。期待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