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想得到访谈摘录

李想得到访谈摘录

作者: 容0219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16:48 被阅读28次

    5. 什么是有效的用户需求分析

    SUV这个产品,你是怎么确定这真实用户需求的?还是仅仅从你自己作为用户的需求出发来构想出这个产品的?

    李想:用户的数据和身边人的需求显而易见。大家缺少体系方法论挖掘到用户真正的需求。大家都习惯做一对一的用户需求分析,这其实是最糟糕的用户需求分析。最有效的用户需求分析,是把大家叫在一起,每个人听到别人需求的时候,用罗伯特法则,不去否定别人的情况下,往外不停地阐述需求。很多人会在一个人的方向上把这个需求迭代的更清楚,还有人会提出完全不同的需求,最后真实的需求就很容易体现出来。这种需求挖掘方式有一套清晰的方法论体系,跟很多顶尖的企业顾问公司用的方法很类似。

    但是硬件没有办法像互联网那样做AB测试?

    李想:我们之前做互联网也从来没有做过AB测试。

    像你们这样只有两条线,你要确保它是完全正确的,还是蛮恐怖的一个事情。

    李想:我觉得不恐怖,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怎么做产品,没有做产品的体系和方法论。更多人是拍着脑袋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看什么好就做什么,没有人挖掘实质性的需要,而我们一直有这样的体系。汽车之家的时候,我们最强的是建立这样的体系。和其他汽车网站比我们产品最少,但是我们每个产品出来以后都是巨大的用户量,我们所有产品100%成功,不是因为做了很多产品测试,是因为有特别强的产品分析体系。

    做汽车之家的时候,所有产品我们有特别强的流程和审核方式。就是我们讲的产品只谈价值不谈体验,因为体验每个人判断不一样,我们只谈价值,我们做的任何产品,产品经理必须得讲明白他对用户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让用户增加了需求还是让用户更快离开,还是减少步骤,帮助用户减少时间,都可以算为价值,这是他要做的第一点。

    第二要讲明白这件事情对企业什么价值,降低成本了,还是增加收入了,还是提升了效率。

    第三要讲明白,技术人员能够做到,并分析出来运营的结果。 这几个步骤大家都走完了以后,这个产品才可以启动,往往很多时候大家在第一个步骤分析,发现问题就停掉了,就避免了很多僵尸产品推上去以后,大家瞎拿流量去推。

    没有用户测试?

    李想:没有用户测试,这个分析是大家一起来参与的,很容易判断出来。

    8. 做产品的方法论: 硬件是个产品,企业也是一个产品,所有产品都需要有效逻辑

    你之前没有做过硬件,做硬件的学习曲线是什么样的?

    李想:我原来也没做过互联网,我也不会写代码,但是当性能出现问题的时候,在分析可能会出现的故障的时候,只要我参与分析,就一定比大部分的工程师、技术总监更容易分析出结果。

    硬件也是一样,我不会做硬件,但我可以很好地带领他们把结构看得更清楚。大家总是讲好的产品经理,我认为硬件是个产品,企业也是一个产品,然后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有效的逻辑。

    做产品的时候,第一步,我们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做产品,而且这个产品是有一个架构在的,不是简单的需求,要想出来清晰的架构;第二步,要体现商业架构,包含怎样有效的落地,怎么让商业架构和用户架构形成整体;第三步,想出技术架构,最高效的实施这些东西。

    同样达到一个效果,我们用的技术人员永远比别人少,因为前面的架构想的很清楚。好的架构有自我迭代能力,会不断的成长,而不会到一定程度推翻重来。否则就是糟糕的架构。汽车之家十几年,我们架构从来没有推翻重写过,可以不停的优化迭代。最开始就把这个生命力想到了。你很少看到一个网站,十几年整个结构不需要重写。因为我们一开始把产品结构、商业结构,这些大的架构想明白了,所有的业务就可以在上面继续的迭代和成长。

    回到车也是一样的,它会是两个层面的,第一个层面就是产品、商业的落地、成本的考量、技术的实施;第二个层面,我们会思考硬件、软件和数据三者之间的架构。

    所有的产品公司应该没有一个是不盯用户的吧?都会把用户需求视为最高的需求去满足。

    李想:这不是什么好事儿,这是个很糟糕的事儿。我觉得好的产品公司会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用户的需求,另一个维度是盯企业的需求,这两个融合在一起才值得做。只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其实不应该做,包含送钱什么的都是用户的需求,但是这个不是真正长远的价值。如果你要按照用户需求去做苹果,苹果早就完了。他做的时候,用户需求有这么多,但只有用户需求跟企业需求融合的才会去做。

    13.胜负手:比互联网公司更懂造车,比传统车厂更懂智能

    在你看来新造车公司终局胜负手会是什么?

    李想:跟我做汽车之家特别相似,汽车之家我们赢的机会,是比用户更懂汽车,比专家更懂消费者。如果我们比专家更懂专家,我们就完蛋了,很多人往这个坑里钻。

    做汽车也是一样,最后胜出的机会源于我们比传统汽车厂商更懂得智能和软件,然后比BAT、苹果、谷歌这样的企业更懂得怎么造车,这两个只要做到了我们就赢了,否则就是典型的战略错误。我们一定要跟雷克萨斯把谁把车的工艺做得更精致吗?人家是几十年的积累。

    16.三个系统:智慧系统、信任系统和工作四步法

    你自己理想中的人格是什么样的,你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李想:我创办这个企业初期,希望兼容汽车的管理方式,希望这个企业核心的系统、价值观、方法论能够适用于更多的人,最后我完全转向我自己的方式。大家加入这个企业是因为我,所以整个管理方式回到了我熟悉的科技公司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我对自己的要求,第一,我得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东西可以放弃。第二,我要能够和身边的人建立非常好的信任关系,能够与越来越多的人协作。第三,我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和做事的体系,帮助我身边的人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不断成长。这是我想象中的我的人格。其实,车和家的人格跟我自己的人格有点像。

    协作的关键是什么?

    李想:我们整个体系里有三个系统:智慧系统、信任系统、工作四步法的系统。

    智慧系统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放弃什么,你对什么承担责任。它的最大好处是解决自己个人的问题,在我们自己做选择判断的时候,在我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解决个人问题,你说这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放弃什么,不知道承担责任,不可能做好,所以优先解决个人的问题。

    其次是信任系统,解决协作的问题,就是能够与更多人产生协作的关系,产生信任。这里也有我们自己的系统,第一,要尊重对方,发自内心的尊重对方。信任是一种能力,跟对方是谁没有关系,都是我们自己能力的训练,对面哪怕是3岁小孩都能感知到你是不是真正尊重他,装是装不出来的。第二,要耐心聆听,让对方把所有的东西讲出来。第三,要坦诚相待,不要让别人总猜,把问题讲出来。这样信任就很容易建立了,反复训练,信任会很容易建立。

    (车和家的四步法:第一步,用户:用户是谁?他们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步,自己:作为企业,我们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第三步,目标:设定具有挑战性、符合战略的目标。第四步,结果:定义目标的关键结果,开展工作。)

    你会觉得自己是更偏向互联网思维方式的人吗?

    李想:我觉得更像是数字时代的思维方式。我相信数字会改变一切,它是一种生产力,它会改变所有的行业,没有任何行业能逃脱数字的改变,只是或早或晚。

    这种思维方式怎么能够传递或者赋予整个团队,团队成员肯定越来越多,怎么让每个人比较迅速的切入这个思维空间。

    李想:第一,从招人选人培训时就开始注意这个,有这样的思维或者更容易认同这样思维的人就选进来。第二,我们有组织部,会每天带着大家,像一个教练一样辅导大家去做,辅导一堆教练出来,再让教练辅导团队。第三,我们整个用的系统,包含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方法论系统,也是支撑这件事情的,保证所有进来的人快速用一种语言,我们统一语言,效率非常高,基本任何人来了6个月之内让他统一语言, 我们的员工有来自国企、外企、合资企业、汽车的、智能手机的、软件的、零售的,我们让大家快速的形成一个工作方式、一种统一的语言、一种价值观。

    你们内部有黑话吗?就是自己的语言?

    李想:没有,我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讲人话。我很在意这一点,一个东西表达出来后,无论内部人还是外部人听到理解是一致的。这是效率。车上一个具体的功能,是设置就叫设置,是电话就叫电话,就像苹果一样说人话。汽车之家也是一样,很多其他媒体叫资讯,资讯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有的人理解为信息,有的人理解为数据,但在汽车之家我说必须叫文章,所有人都知道文章是什么。很多人不注意这个东西,我们在内部非常注重名词的统一性,否则会让效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这句话讲出去外面的人听到也是一样的。

    17.价值观只能选择,不能培养

    假设一个人,单纯从技能上蛮优秀的,但如果在车和家待不下去的话,原因会是什么?为什么会难以融入吗?

    李想:那核心是他不认同我们整套工作方式。不可能保证我们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符合100%的人,但认同的是绝大多数,大部分人只要6个月试用期一过,10个人中有9个人会说回不去,没法适应原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

    如果他技术很优秀,你们不会想办法挽留或者帮助他吗?

    李想:我觉得价值观只能选择,不能培养,这个没有什么办法。而且我们也从来不认为这个公司有救世主,想走的人我们会挽留,但是如果决定要走就让他走,没有任何救世主存在。我们始终不找救世主,从汽车之家开始就始终不找救世主。

    救世主就是你之前讲的同事眼中的巨星是吗?

    李想:对,因为今天全是靠协作实现的,NBA都是一样的,包括足球队里,明星越来越无效了,协作越来越关键。

    外界理解,你自己不就是明星吗,其他人理解你不就是明星吗。

    李想:这是宣传的需求,但实际的作用不是这样的。

    实际作用没有这么大?

    李想:对。我更多还是对组织有影响,影响结果的还是团队。

    16.三个系统:智慧系统、信任系统和工作四步法

    你自己理想中的人格是什么样的,你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李想:我创办这个企业初期,希望兼容汽车的管理方式,希望这个企业核心的系统、价值观、方法论能够适用于更多的人,最后我完全转向我自己的方式。大家加入这个企业是因为我,所以整个管理方式回到了我熟悉的科技公司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我对自己的要求,第一,我得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东西可以放弃。第二,我要能够和身边的人建立非常好的信任关系,能够与越来越多的人协作。第三,我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和做事的体系,帮助我身边的人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不断成长。这是我想象中的我的人格。其实,车和家的人格跟我自己的人格有点像。

    协作的关键是什么?

    李想:我们整个体系里有三个系统:智慧系统、信任系统、工作四步法的系统。

    智慧系统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放弃什么,你对什么承担责任。它的最大好处是解决自己个人的问题,在我们自己做选择判断的时候,在我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解决个人问题,你说这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放弃什么,不知道承担责任,不可能做好,所以优先解决个人的问题。

    其次是信任系统,解决协作的问题,就是能够与更多人产生协作的关系,产生信任。这里也有我们自己的系统,第一,要尊重对方,发自内心的尊重对方。信任是一种能力,跟对方是谁没有关系,都是我们自己能力的训练,对面哪怕是3岁小孩都能感知到你是不是真正尊重他,装是装不出来的。第二,要耐心聆听,让对方把所有的东西讲出来。第三,要坦诚相待,不要让别人总猜,把问题讲出来。这样信任就很容易建立了,反复训练,信任会很容易建立。

    (车和家的四步法:第一步,用户:用户是谁?他们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步,自己:作为企业,我们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第三步,目标:设定具有挑战性、符合战略的目标。第四步,结果:定义目标的关键结果,开展工作。)

    你会觉得自己是更偏向互联网思维方式的人吗?

    李想:我觉得更像是数字时代的思维方式。我相信数字会改变一切,它是一种生产力,它会改变所有的行业,没有任何行业能逃脱数字的改变,只是或早或晚。

    这种思维方式怎么能够传递或者赋予整个团队,团队成员肯定越来越多,怎么让每个人比较迅速的切入这个思维空间。

    李想:第一,从招人选人培训时就开始注意这个,有这样的思维或者更容易认同这样思维的人就选进来。第二,我们有组织部,会每天带着大家,像一个教练一样辅导大家去做,辅导一堆教练出来,再让教练辅导团队。第三,我们整个用的系统,包含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方法论系统,也是支撑这件事情的,保证所有进来的人快速用一种语言,我们统一语言,效率非常高,基本任何人来了6个月之内让他统一语言, 我们的员工有来自国企、外企、合资企业、汽车的、智能手机的、软件的、零售的,我们让大家快速的形成一个工作方式、一种统一的语言、一种价值观。

    你们内部有黑话吗?就是自己的语言?

    李想:没有,我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讲人话。我很在意这一点,一个东西表达出来后,无论内部人还是外部人听到理解是一致的。这是效率。车上一个具体的功能,是设置就叫设置,是电话就叫电话,就像苹果一样说人话。汽车之家也是一样,很多其他媒体叫资讯,资讯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有的人理解为信息,有的人理解为数据,但在汽车之家我说必须叫文章,所有人都知道文章是什么。很多人不注意这个东西,我们在内部非常注重名词的统一性,否则会让效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这句话讲出去外面的人听到也是一样的。

    17.价值观只能选择,不能培养

    假设一个人,单纯从技能上蛮优秀的,但如果在车和家待不下去的话,原因会是什么?为什么会难以融入吗?

    李想:那核心是他不认同我们整套工作方式。不可能保证我们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符合100%的人,但认同的是绝大多数,大部分人只要6个月试用期一过,10个人中有9个人会说回不去,没法适应原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

    如果他技术很优秀,你们不会想办法挽留或者帮助他吗?

    李想:我觉得价值观只能选择,不能培养,这个没有什么办法。而且我们也从来不认为这个公司有救世主,想走的人我们会挽留,但是如果决定要走就让他走,没有任何救世主存在。我们始终不找救世主,从汽车之家开始就始终不找救世主。

    救世主就是你之前讲的同事眼中的巨星是吗?

    李想:对,因为今天全是靠协作实现的,NBA都是一样的,包括足球队里,明星越来越无效了,协作越来越关键。

    外界理解,你自己不就是明星吗,其他人理解你不就是明星吗。

    李想:这是宣传的需求,但实际的作用不是这样的。

    实际作用没有这么大?

    20.焦虑和痛苦,核心原因是缺乏训练

    你是成名非常早,或者说非常早被很多媒体关注到的一个人,但是我感觉你好像没有受到这个东西的坏的诱惑。

    李想:当时炒80后创业者的那个阶段,很清楚这就是宣传,是要打的一场空战,不意味着任何其他东西。因为我们没有钱做那么多宣传,最好的方式就是炒80后,这是一个手段,那些东西扣在我身上不代表我就是那个。当时打80后亿万富翁,那时候哪有1亿,真没有,兜里就几十万。

    没有过膨胀?

    李想:没有。

    那个东西对你会有负面影响吗?

    李想: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第一,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没钱需要拿这个做宣传。第二,知道放弃的是什么,那你放弃的东西都列在那里。第三,知道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每次报道你要认真做好,这是你要做的。要说损失那时候我们都看得到,所以损失出来的时候你不会慌张,因为已经分析到这些损失了。

    我们跟现在的同事讲也是一样,公司成立40个月才开第一场发布会,中间同事有人跟我讲,我们为什么不像友商那样多开一点发布会?我说,我们得知道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做扎扎实实的企业,扎扎实实的企业才能招来扎扎实实的员工,才能招来真正追求价值的用户,而不是虚的追热点的用户和比你还能忽悠的员工。这是我们的需求,要扎扎实实,会损失的也很清楚,我们会损失一些融资上的快钱,一些短期的光环。

    接下来我也知道我得承担什么责任,我得相信这个事情,我得表里如一,说的和做的一样,其他人才会信,而且我必须得坚持到让大家看到结果,大家就更信这件事情了,所以很清楚,就不纠结了。之所以有纠结和动作变形,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收获,不愿意放弃,不愿意妥协,也不愿意承担责任。

    这些问题其实都挺终极的,想要什么,要放弃什么。

    李想:但挺简单的,很多人快速就明白了,而且变成这个思维方式的推广者,包含在家庭生活中是一样的,相当多的同事家里也变得更好了。

    类似你想要什么,放弃什么,这些问题多久会问自己一次。

    李想:遇到重要的事儿之后我会上来就问自己,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感到痛苦的时候,马上会问自己。我不会钻牛角尖,当有任何焦虑和痛苦反应的时候,我立刻跳出来问自己。当身边的人痛苦焦虑的时候,我马上开导他,问他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们讲智慧系统,每个人可以自我训练,自我训练并不难,当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我们反应是焦虑的,当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是痛苦的,这时候不要钻牛角尖,就立刻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收获放在这里之后,中间是妥协的,再往后是承担的责任,然后选择就做出来了,问题迎刃而解,都是双赢的。

    汽车之家到了2008年以后就形成了这样的组织,当你遇到问题,别人不是指责、埋怨、嘲笑,而是用这种方式帮你,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站在外面更容易开导你、帮你分析,分析什么是可以放弃的,什么是可以承担的。如果一个体系长期这么训练,这个体系会非常强大。

    焦虑和痛苦不是目前大多数人的常态吗?

    李想:焦虑和痛苦最大的核心是缺乏智慧的训练,不是我们没有焦虑、没有痛苦,而是说拿训练能解决这些问题。所有的焦虑和痛苦来源于两个,一个是智慧的缺乏,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妥协什么,不知道自己承担什么责任,这是痛苦根源之一。第二个根源是关注事儿不关注人,同样会痛苦,关注人其实就不痛苦了,因为人的成长是能够看得到的。你说会不会有焦虑?一定会有,因为永远会有新的挑战出现,但是这个焦虑很快会通过这些能力消化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想得到访谈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jy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