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亲友推荐在上海读书工作的女孩子和我见面,一起吃饭聊天时说到她自己。
她上大本科毕业刚刚拿到教师资格证,目前还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学校接收,那么便只能在一些培训机构里做实习生或教师助理,在面对我探讨自己将来的选择时,看得出来非常的焦虑。
她的梦想就是当老师,目前能想到的选择也只有二个,一是回老家发展能找到好学校当老师,稳定而沉闷,二是留在上海继续找工作,如果没有找到好的学校接收,那么只能继续担任实习老师或者生活教师助理。
所以她问我,是不是等待或守候机会的来临,在这个人生转折期怎么选择。
在转折期,这二个选择真的都挺让人很纠结的。
我无法当场告诉她到底如何选择,因为心理隐隐觉得她要参照更多信息才好选择的。
晚上回去翻笔记复习到了巜自我发展心理学》中两个选择原则才逻辑上清楚些了。
第一个选择原则强调的是要想清楚,我们究竟做的,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
如果是经济选择,就要用经济学的模式思考,他是静态的环境分析,比如说要考虑到留或走的经济风险、收益、机会、成本和各种利弊得失,但是呢,可能是没有办法得到完备的信息来准确的预测未来的。
如果是心理选择,就是不再问将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而试着回到选择本身,他也是动态的自我成长,因为每一个选择背后可能都是我们想要成为的每一个自我,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比让我稳定生活,能多挣多少钱的选择要更难,因为可能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及要承担选择的后果来体现的。
所以选择的时候要清楚地知道我们做的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经济分析最终是为自我成长服务的,只有这样才知道选择什么。
第二个选择原则是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资,而不是从环境的可能性去思考选择。
比如这个女孩子,如果不把犹豫当作选择的契机,而应该思考的,是自我探索的契机,所以答案不是对她选择决策的各种利弊进行分析,而是决定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自我形成了不是发展过程,而是创造的过程。
如果用过程思维去思考的话,选择就是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创造自我的第一步。
这样的话决定虽然很困难,但是她不再会被环境或者问题本身所迷惑的。
如果我们坚定地选择的依据是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风险、机会、成本,不再是决定选择的因素,我们只会从它能否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志向来考虑了。
要完成一个梦想需要我们深刻的理解显示梦想不是为了表达我是什么样的人,只是为了完成它。
她的梦想如果就是当老师,那选择结果不言而喻了,无论选择去还是留,只要继续当老师都会是较好的选择。
这下豁然开朗,选择不应该纠结外部的环境而应该遵循内心的想法。
将注意力从外界收缩到自己身上,去成就自我内心期待的自我。
当你明了心之所向,就会如同拥有一道无比倔强的光,无论如何它都要把心底想活出的地方全部照亮,向内心去挖掘深藏的宝藏,为此你将征服一切阻挡。
无论什么选择,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