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自恋型人格障碍

作者: e025d18cbaaa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12:42 被阅读13次

    Note:

    1. 正常的心理生活发展特征是自体与自体客体间关系本质的概念,而不是自体抛弃自体客体的过程;

    2. 我们不能用爱之客体取代自体客体或从自恋过渡到客体爱等等这些观点来理解此一进程;

    3. 科胡特关于病理性自恋的四种分类:

    3.1 以人格障碍为临床表现特征—深度的障碍:

    3.1.1 抑郁;

    3.1.2 对微不足道的事过于敏感;

    3.1.3 有疑病的抱怨—负性地夸大自己的方式;

    3.1.4 缺乏生活风趣—没有任何愉悦自己或愉悦他人的爱好,在人际关系中以利用他人为前提,没有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纯粹快乐的愿望;

    3.2 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病理性自恋:

    3.2.1 性倒错;

    3.2.2 反社会;

    3.2.3 成瘾行为;

    3.3 “融合饥渴型人格”:

    3.3.1 即倾向于与他人共生:在人际关系中要求有高度融合的关系,并且要求他人处在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距离上;

    3.4 逃避接触型人格:

    3.4.1 即非常需要建立亲密关系,但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有一点点受伤,就会以完全的逃避和自我隔离来避免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可能面临的危险;

    4. 以上四种分类代表四个层面的病理性自恋的归类:人格层面、行为层面、对关系的融合、对关系的逃避;

    5. 对自恋的简单地理解:我做某事,并且把它做得很漂亮,并随之产生一种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同时也是一种“自己值得被珍惜,值得被保护”的感真实觉;--健康的自恋

    6. 有一些是“集体自恋”的或健康或虚弱的病态表现,如爱国、民族自豪感,种族优越感;

    7. 科胡特关于自恋的理论基于大量对新生儿的研究;

    8. 作为一个好的精神分析师,对婴儿的长时间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9. 比昂与科胡特晚年抛弃弗洛伊德的“本我 – 自我 – 超我”人格理论;

    10. “自我”- ego 与“自体”- self 的区别:

    10.1 自我:对应ego,指“本我 – 自我 – 超我”人格结构的层次;

    10.2 自体:对应self,指整个人(一个人整体);

    11. 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 – DSM – IV:四个特征 – 持续性夸大、过度敏感、缺乏共情能力、自我夸大感;换句话说是“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唯一的,而且这个问题只能够被特定的人所了解”

    12. 心理治疗师的荣誉不是治疗师的治疗水平和效果的标志,心理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来访者和治疗师的关系构建的质量,荣誉加身的治疗师不一定能和任何来访者构建起匹配的关系;

    13. 对从业20年的心理治疗师和从业3、5年的治疗师的某实证研究对比显示他们的治疗效果几乎差不多,前者见多识广但工作热情褪减,后者经验有限但对工作高度热情;

    14. 某研究显示:不同学派的高手的别要小于同一个学派里高手和低手之间的差别;-- 学派之分在临床上的差别显得不太重要;从业时间越长,学派特征越淡;

    15.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5.1 夸大的自我:自己的能力没那么大,被想象得很大,同时也包括了对自己的缺陷和疾病的夸大;即夸大的方向可能是非常好的或非常糟糕的方向;

    15.2 “唯我独尊”感或“一无所是”感;P.S. 日常中的害怕撞衫也是害怕自恋受损的表现;

    15.3 对赞美成瘾:在人际关系中随时都需要他人赞美,如果他人没有机会赞美他,他可能隔几分钟就会吹嘘自己一番,如果没有这样的赞美会觉得活不下去;-- 赞美对他来说如空气一般重要;由于对现实中这种赞美的“供给”的不足的认识,他可能会选择远离人群来回避遇到批评的可能;

    16. 自恋程度较高的特征:

    16.1 对权力或无限成功的潜意识的幻想;

    16.2 对巨大的理想的幻想,有可能对应着低价值感;

    16.3 被批评时候的暴怒—因为持续处在力比多和攻击性过多地指向自己的状态,本身已处于攻击性激活的状态;

    16.4 严重的见诸行动的攻击社会和杀人放火来平息愤怒的反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5 自恋型人格障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kq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