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次读书,都在读晋国正卿赵孟将死。
《国语.晋语八》里面的《秦后子谓赵孟将死》和《左传.昭公元年》里都说的是秦景公的同母弟弟后子为避秦景公而来到晋国,拜见晋国主政正卿赵孟,与之谈论之后,认为赵孟快要死了,因为赵孟作为晋国的主政者,所说的话都传达出苟且偷安之意,毫无为国为天下的长远打算之辞,特别是他的“朝夕不相及,谁能待”。而“赵孟将死”的内容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也有记载,不过这是从鲁国大夫穆叔的角度描述的。穆叔从澶渊之会上回来,对孟孝伯说晋国赵孟将要死了,因为赵孟作为诸侯盟主国的主政人,说话毫无远虑,一点也不像个掌权人,而且他还不到五十岁的年龄,说话絮叨不止,像个八九十岁的人。而结果是,就在秦后子说这话的这年冬天,也就是穆叔说这话的第二年,赵武就真的去世了。
读到这些内容,我感觉人真的就是这样,在一定的时候是会有相应的表现的。
记得父亲去世之前的那一段时间,我某一天突然感觉,才七十一岁的父亲面目看上去就像八九十岁的老人,老态龙钟。不过我从来没往坏处想,觉得他其实就是八十一岁的人了,因为我奶奶生前曾借过我父亲十年的寿限。我不管这是不是迷信,但我心里就是确信这是真的。听母亲说,奶奶五十九岁那年大病了一场,后来找神嬷嬷来看,说是寿限到了,为了给奶奶续命,大姑二姑个借给奶奶五年寿命,父亲则一人借给奶奶十年。而奶奶自那之后也恰恰是又活了整整二十年。不信的人认为这只是巧合。
父亲去世之前的衰老真的是很快。听母亲说,那段时间,他天天盼我们兄妹回家。而以前父亲不这样,他总是叮嘱我们不要牵挂他和母亲,让我们安心工作,别挂家。估计一个人行将老去,其身体机能及潜意识是有预感的,而这预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只是其自己未必觉察。
后来,大姨说起那次年前去看望父亲,就觉得他不太好,只是怕我们不高兴而没敢说。事实上,父亲的变化我们也见到了,就是从没想过他要离开我们。大概一个人的变化,外人才看得更清楚吧。
所以,读着书,又想起父亲,思念起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