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死做题,做死题,做题死”现象俯拾即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多是“被告诉”,一直被人护着、罩着,处处有人伺候,读书心无旁骛,从“起跑线”开始,目不斜视的一路狂飙,他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又何以知道冷暖晴雨。
一天讲到“针锋相对”这个词,我顺便提到了“针尖对麦芒”,奇怪的是有大多数学生不明白我提的这个词。“为什么这两个词会放到一起提?”从他们的疑惑可以看出他们应该很少听到这个词,再有就是他们不清楚什么是“麦芒”。做为生农村的他们,不仅已经不用劳动,而且连到田地里去逛逛都没时间或者没兴趣。现在农村的物质条件都很好,每家种点庄稼只当是活动筋骨,根本就用不着像我们小时候一样要去田地里帮忙。最主要的是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也没时间去外面逛逛。有些孩子即使有点时间也被点子产品吸引住了。
我们的教育到底给了孩子们什么?又应该给他们什么?
陶行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过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糊里糊涂的教育;过有组织的生活,便是受有组织的教育;过一盘散沙的生活,便是受一盘散沙的教育;过有计划的生活,便是受有计划的教育;过乱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乱七八糟的教育。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我们的教育要交给孩子们生存的能力和社会接轨的能力。一定是让孩子“到大社会里、大自然界里去活动”的。如果培养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进了棺材,那这样的教育就是“读书死”。
学生学生,首先是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与“生”才是我们教育最主要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