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人格陷阱》
“人都在追求卓越。”
每个人都有缺点,修改是一个过程。分清自己主观可以掌握和面对的,其余的及时清零。接纳自己的好与坏,放下“好人”的框架,多培养一些好的习惯,能坚持做好普通人,就是一直卓越。
这么想自己,也以此去理解理解别人。
“人格投射到生活中,就构成了你的生活习惯。”
简单认真地克服和修改,尽量能有所收获。兜得住,生命中的一切才是礼物。
过去所有的生命体验,有多少是自己意志的结果?如果是,好的坏的,才有了现在,如果不是,为什么选择被动参与?用正确的方式唤醒自己的意志,自己选择。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是自爱和爱别人。”
自爱,就是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对自己,要学会温和,爱,宽容,对别人也是。觉得受伤的时候,跳出来,好好审视,自己能够做什么,是拥抱自己,还是多给别人一些善意,学会表达。
不要陷入讨好模式,每个人只能对自己的内心和谐负责。
“投射与认同,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心理互动机制。”
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会影响到他的日常交往模式。别人挑剔你,其实是在投射他内心的东西,接不接受在于你,笑一笑,不认同,也就过去了。别人有投射的自由,你有不认同的自由,命运就是我们如何运用洞悉力和爱的规律对事件作出反应。
生活总是由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信念足够坚定,就没什么大不了。思维或想法被卡住的时候,用好的结果往回推。
有的时候,长期沉浸在某种环境下,会形成一种自动思维。要学会旁观情境,以及自己的反应,观复,整理,归纳,得出教训。丰沛地付出,然后坦然地接受。从小事到人生,要懂得平衡,只付出或者只索取,都会让关系陷入病态。
不含诱惑的深情,没有敌意的坚决。因为你是你,而不是你所附带的一切;拒绝,也丝毫不带敌意,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和需要,换位思考。
“未被实现的愿望”是一种诅咒,接受失去,学会悲伤。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未实现的愿望,接受失去,学会悲伤,接收完结的力量。尊重自己的愿望和感受,不要压抑。
意志的较量,可能是人际关系中最普遍的现象,关系越亲密,越常见,本质都是渴望改造对方,于是忍不住拒绝彼此,伤害由此而生,因为我们下意识地都觉自己是对的,我对你错,那么只能你改。
最容易改变的只有自己。保持感受的单纯,及时清扫各种杂念,自己心里清爽了,才能看清别人。做自己身旁温柔的观者,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