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次成长测评
宝贝第一次成长测评是在网上看到的,早教机构以低价进行测评,吸引家长带着孩子去了解环境和课程等,如果测评成果不理想,那很容易考虑加入早教机构进行锻炼。
翻看记录,那时候是2019年11月,社会认知由于家庭教育不够而落后,社会适应能力不错。
二、第二次成长测评
上次没有报课,这次机构主动联系我去做测评,我很开心的同意了。今天亲子游泳过后,匆匆赶去测评,测评老师很专业、和蔼,只是大运动落后推荐报课,没有过多的推销,完事后还抱了宝贝,此前还能有让哪个陌生人抱,好遗憾没有拍张合影。机构的张老师推销的水平还是很厉害的。
测评的过程中,老师将两个小方块放在底下,并拉开距离,第三块放在上面搭桥,此前在家没有这种模仿的过程,宝贝是将一块放底下,另外两块搭在上面,也没能立稳。

测评后问老师颜色认知、急性子等问题,老师给的建议更多的观察、等待。长时间的持续会暴露问题的原因,知道原因更容易应对。
测评后问老师关于如厕的问题,老师依然告知不要着急,括约肌等成长和训练需要时间,宝宝的感知也需要时间。另外宝贝能够自主控制排泄后,还会有个时期故意憋尿,这是他在探索自己的控制时长等,同时也可能躲在角落里自己感受这种自主控制及排出的快感,家长不要责备,这也是性快感的初始阶段。
三、关于成长测评量表
以上测评量表此前未见过,也想过机构是否做了调整,回家后查了查可信。这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发布实施的 “ 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 。虽然这是一个面向专业人士的评估量表,但量表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每个月龄段孩子所需具备的能力,对于家长或老师来说,是一个 易懂且权威的参考。量表适用于未满7周岁的孩子使用,共包含 261个指标,覆盖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 5方面的内容。家长与老师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对于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较了解,通过本量表,孩子的能力数据化,家长和老师可以更加 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看到优势与不足。
四、成长测评的意义
孩子成长有自己的节奏,同时又有大数据的均值可以做参考,给儿童成长做测评就像程序员定期去找软件BUG、成年人定期去医院做体检一样,了解孩子的每个成长发展状态,尽早的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与机会。
另外,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这样的测评让家人更容易达成一致性目标及看法,同时也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五、其它
我们是最后一个测评的,测评老师家孩子9岁了,说再也听不到这么奶声奶气的声音了。晚上姥爷给宝宝用麦克说话,特别动听。我想到声音的记录一定要继续,很珍贵。
记于2020年9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