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驿路梨花》碎碎念

《驿路梨花》碎碎念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21:47 被阅读0次

      文章中的伏笔照应。

        文章开头就感叹:“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个开头与《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有点像:“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开门见山,吸引读者。紫藤萝以它的繁茂吸引作者,而《驿路梨花》中的大山引发“我”慨叹的并不仅因为它“大”,更因为它这里没有人家,使得“我”和老余没有歇息之处。文章中不止一处写到这里没有人家,点出“小茅屋”的必要。如第二自然段:“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瑶族老人讲述自己发现小茅屋的经历说到:“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

        瑶族老人听赶马人讲小茅屋来历说梨花姑娘觉得“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

      这些地方彼此呼应,点出小茅屋的必要。

      有关作者作品

    1950年春,彭荆风随同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进入云南后,为了建设边疆,几十年来,多数时间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工作、战斗,足迹遍及红河、怒江、澜沧江流域。边疆地势险峻,人民性格淳朴,风俗特异;那一时期一般人难以经历的战斗生活和民族工作,更是深刻地留存于彭荆风的记忆中。

        彭荆风表示:“我从前走在云南的哀牢山、无量山、乌蒙山、澜沧大黑山那些大山里,尽管山野荒僻,四周无人,但是都会在关键的地段,突然遇见这样无人看守、却能长久在风霜雨雪中存在的小茅屋,一颗悬着的心也顿时得到了安定。小屋的出现告诉我,今夜有了安全的宿处了,不必为无处歇宿而担心。在边地行走时,在深山大岭间错过了站头,不得不进入这类山间无人小屋过夜时,那份如在茫茫大海里获救的心情,是何等激动!所以,每一次经过那些小屋,每一次的歇宿,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不仅也会在临走时积极地参与拾柴、维修小屋;而且在离开后还会时常想着,应该怎样通过文学作品去描述这些好人好事,把边地人民这种流传已久的朴实美德传播开去,与新中国成立后新社会正在提倡的新风尚相融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驿路梨花》碎碎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cq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