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537】桓彝:仅有的记载也是我最后的忠贞

【1537】桓彝:仅有的记载也是我最后的忠贞

作者: 秉笔春秋吕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9-10 07:54 被阅读0次

木犀香里设离筵,建业西风八月天。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乱世纷繁,不仅有无数将士在沙场奋战,朝堂之上同样波涛汹涌,有不少贤才俊彦因此落寞。本篇就来聊聊桓彝yí。

史料中关于桓彝的记载寥寥无几,魏晋时期一共有两位桓彝,本篇要谈及的是为吴国效力的这位,而不是桓温之父。案《三国志·孙綝传》引注的《汉晋春秋》,桓彝是桓阶之弟,所以桓彝也是扬州长沙临湘人士。汉末舞台上也有几位长沙人士,列个名单:刘封、刘嚣、桓阶、桓彝、区星、吴巨。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出身长沙刘氏的刘封。

“彝,魏尚书令阶之弟”——《三国志·桓阶传》注引《汉晋春秋》

桓彝的祖父桓超、父亲桓胜都曾在州郡中任职,桓胜担任尚书时就名动一方,桓阶在魏国担任尚书令、桓彝在吴国担任尚书,这两兄弟也算子承父业了。由于他们祖孙几代人历仕州郡,也是桓氏家族在汉末增加了一些影响力。

“阶祖父超,父胜,皆历典州郡。胜为尚书,著名南方”——《三国志·桓阶传》注引《魏书》

桓阶、桓彝兄弟两人分别在魏国、吴国效力,但他们的待遇相差甚远,桓阶在曹操时期就已经是尚书负责选拔人才事宜了,到了曹丕时期更是备受重用,“寄天下之命於卿”就是曹丕在桓阶病重时给出的期许。而桓彝直到孙亮时期还是尚书,可能这两人年龄有一定差距,也可能是才华上的差异。

“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三国志·桓阶传》

太平三年(258年),孙与当朝君主孙亮的矛盾愈演愈烈,不仅孙亮联合了孙鲁班、全尚、全纪、刘承意图诛杀这位权臣,孙綝也谋划着废黜君主事宜。同年九月,孙綝趁夜发动叛乱,他擒拿了太常全尚,又让弟弟孙恩击杀了刘承,顺利攻入宫中。

“綝入谏不从,亮遂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议诛綝”——《三国志·孙綝传》

为了显得自己名正言顺,孙綝在废黜孙亮前召集了公卿百官,他要求光禄勋孟宗告知祖庙即将废黜君主,并且要求中书郎李崇拿着写好孙亮罪过的文书进行展示。孙綝确实询问百官们有没有什么异议,官员们唯恐引火烧身都回答“唯将军令”,即听凭将军做主。唯独桓彝坚决不肯在文书上写自己的名字,一怒之下就杀害了桓彝,这也是桓彝仅有的记载,以及一片忠心。

“綝遣中书郎李崇夺亮玺绶,以亮罪状班告远近。尚书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杀之”——《三国志·孙綝传》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相关文章

  • 【1537】桓彝:仅有的记载也是我最后的忠贞

    木犀香里设离筵,建业西风八月天。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乱世纷繁,不仅有无数将士在沙场奋战,朝堂之...

  • 成语故事:【皮里春秋】

    【皮里春秋】《晋书·褚裒传》记载,褚裒年青时不公开评论人的好坏,桓彝见到他后,说:“季野(褚裒的字)有皮里春秋。”...

  • 桓温——一个有勃勃野心的北伐大将军

    “王谢桓庾”为东晋得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也占了《世说新语》中大部分条目。桓氏一族发迹于桓温的父亲桓彝,桓彝...

  • (二)父亲 (原创)

    桓温的父亲是宣城内史桓彝。桓温是长子,他还有有四个弟弟桓云,桓秘,桓豁、桓冲,据说桓温生下来没多久,温峤看到便说桓...

  • 风流名相谢安

    -1- 魏晋时期,评论人看风神。据记载当时的大名士桓彝去谢家做客,一眼相中年仅4岁的谢安,赞赏道:“风神秀彻,后当...

  • 陪伴营世说新语05~桓宣武轶事

    桓宣武即桓温,宣武是谥号。他儿子建立桓楚政权后还追封他宣武帝。 桓温之父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

  • 桓温北伐

    桓温是东晋时期谯国龙亢人,就是安徽怀远,桓温的父亲是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苏峻将领韩晃杀了。 那个时候的桓...

  • 一些或文艺或惊艳或哲理的句子(10)

    1、人的一生,总是要找到一种平衡关系。忠贞的人,永远会得到忠贞;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结束。 2、我怎么能制止我...

  • 桓温复仇

      桓彝遇害后,桓家家境凋落,桓温作为长子年幼无力支撑家族,由母亲带领着四处流离,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甚至把自己最喜爱...

  • 名句赏析: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秀

    1、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译文】桓彝听到有人议论法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37】桓彝:仅有的记载也是我最后的忠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dg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