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问礼白果树——涡北镇历史文化传说(2)

孔子问礼白果树——涡北镇历史文化传说(2)

作者: 旅游研究期刊 | 来源:发表于2017-09-29 02:42 被阅读218次

    1、老子讲学

    现在涡北附近的年青人可能不知道,咱鹿邑先贤老子——老君爷当年可是咱白果树下的常客啊。

    白果树距老子家乡——曲仁里赖乡沟直线距离不足八里,当时两地之间还没有涡河阻隔(涡河当时还在现在的太清宫前流过,二千后才改道太清宫后)。那时老子小时候也像你我一样,经常和小伙伴们跑到白果树下游玩。他们或爬上枝叶繁茂的树上捉迷藏,或在如冠的树荫下读经背书,每每到日落西山才依依离去。

    后来老子长大后因才识过人,受举荐为周朝任守藏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直到三十年后才历经战乱归隐故里。老子回到家乡后专心研究学问,并于乡邻间讲学布道传授文化知识,方圆几十里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而白果树和黄帝庙更是他后来参经悟道的常住处,并最终在白果树下悟道并成为道家学派的始祖。

    2、孔子问礼

    孔子问礼老子,发生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前的周朝。翻阅中国古代典籍,有关孔子向老子问礼的事记载很多,《史记》、《庄子》、《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记载。《史记》中有两处,《庄子》中则有五处。关于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次数,中国学界存在很大分歧,有学者考证孔子至少三次专程向老子问礼,也有学者认为是四次或五次,有的则认为有七八次之多。但不管几次,有一次发生在鹿邑是毋庸置疑的。

    在鹿邑,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虽然妇孺皆知,但要说在鹿邑哪个地方问的?具体问的啥?可能现在的年青人不太清楚。有人说在鹿邑县城东大街路北的明道宫,因为那里有“孔子问礼处”碑为证。其实,二人初次见面的地方是在白果树。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问礼于老子是在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那一年老子游历鲁国帮友人安排葬礼时(助葬于巷党),年仅17岁的孔子向老子求教了周礼“日食不行”的丧葬疑惑。第二次问礼是公元前526年,地点在周朝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年孔子已二十五岁。当时老子对义气风发急于功名的孔子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希望他能去掉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功名欲以及爱自我表现的毛病。

    第三次是在老子辞官归乡后,地点就在老子家乡苦县——鹿邑。这一年,孔子40岁,老子60岁。

    那一年,腐败的周王室内部又发生内讧。周景王死后,王子朝继承王位,可都城百姓不喜欢他,立了王子猛为王。两派之间打了好几年,王子朝战败,掠走大批典籍逃到了楚国。于是早已厌倦政治斗争的老子干脆辞官归隐故里,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家乡。为图清静专心研道,后来就在黄帝庙前的白果树下住了下来。

    再后孔子寻至而来,在白果树下第三次向老子求教。不过其过程和内容在历史传说中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说法:求教

    话说孔子一生并不得志,仅做了鲁国三个月的司寇,就被新兴的封建势力轰下台来。为了恢复他认为最理想的西周社会形态,曾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布道,到处宣扬“克己复礼”,仁爱忠恕等一套儒家思想。怎奈其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制取代话奴隶制的大变革时代,整个天下一片礼崩乐坏。所以,孔子所宣传的那一套并不合时宜,所到之处,处处碰壁。更有甚者,在陈蔡竟演出了一场“绝粮七日”的悲剧, 险些连性命都搭了进去。陈蔡之围一解,孔子心力交瘁,遂仰天长叹曰:“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遂打消了西行传道的念头,率领众弟子掉转车头,返鲁而去。

    在因国途中,孔子进行了苦苦的反思以后,对自己宣扬先王之道无人接受的事实,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正在苦苦思索时,不觉已来到了鹿邑县境。对于老子回乡修道,孔子当然也有所闻。所以将到鹿邑,忽觉柳暗花明,便萌发了再次拜访老子,以请教释疑的念头。

    主意打定,便来到鹿邑县城打听老子的住处,经人指点寻至白果树下。故人相会,老子忙备下枣集美酒(即宋河酒的前身),为其洗尘。孔子似有一腔委屈,边说边饮,不觉斤把酒下肚,越说越来劲。老子忙劝其遇事看宽,顺其自然,并向他讲述“清净自正、无为而化”“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方略。孔子边听边饮,似有所悟,又连饮数杯,倒头睡去,三日方醒……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孔子说:“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第二个说法:求助

    有一天,子路对老师孔子说:“我听说周王室的守藏史老子现在辞官回到老家苦县了。老师你不是一直想把自己搜求整理的书籍典册收藏在周王室里传世吗?要不试试让他帮帮忙。”

    “是个好点子。”孔子赞许地说。

    于是,孔子带着子路等学生以及准备藏于周王室的书册,坐着牛车从鲁国(今山东)一路南下。众人过宋国(今商丘)路过枣子集时,就听说老子在惠济河边的白果树研经说道的事,于是买了几坛枣集酒兴冲冲的寻到苦县白果树下。

    孔子师徒见到老子,说明来意,请求老子帮忙向周王室推荐自己搜求整理的书册。出乎孔子意料的是,老子拒绝了。

    老子之所以拒绝推荐,不仅是因为周王朝的国家图书馆已名存实亡,王室内乱的当下将书藏于王室无异于飞蛾投火,更是因为老子当时已经有了新的哲学体系和价值观念,对孔子所热心搜求整理的那套有关周礼的陈腐知识深感无用且怕其继续误人害国。

    但孔子不了解老子的新的精神境界,依然把他看作是熟悉周礼文化的学者。所以他引述六经,想以六经中的理论及六经的价值来说服老子。老子不便阻止孔子的申述,只得打断他的话,说:“你的话太冗长了,希望你讲讲要点。”

    孔子听了赶忙把那套“克己复礼”,仁爱忠恕”的思想扼要述说一遍。

    老子听了摇摇头缓慢地说:“噫!你后面说的这些“仁义”的话真是危险得很哪!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世道你大讲无私无欲爱人爱大众,是不是有点爱心泛滥太迂腐了?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实际生活,都明白地证实了所有讲无私的,恰恰都是为了实现自私……”(这脸打的啪啪的)

    ——此上为孔子问礼于鹿邑的两个历史传说。且不论求教还是求助,有两点毋庸置疑:

    第一点,孔子问礼老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大盛事,两个人的会晤,为中国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留下了两个伟大思想碰撞的光辉。

    第二点,无论上述哪个版本,最终有一个共同之处,在白果树下,孔子他老人家——喝!高!了!

    有朋自无言来不亦乐乎——智慧如老子怎能忘了这个理数?!当天老子为孔子洗尘时,孔子喝了不管是老子自己珍存的,还是孔子打算孝敬老子的——枣子集美酒,孔子反正是二杯下肚,一觉睡去,三日方醒。

    孔子自觉失态,遂告诫弟子:“美哉,枣集酒,惟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说,枣集酒真好喝呀,只是你们众人不论酒量大小,但都不要因酒好喝而贪杯闸不住,不然就闹出笑话丢大人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问礼白果树——涡北镇历史文化传说(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eb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