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年,过不去的情结

过年,过不去的情结

作者: 张易忘 | 来源:发表于2015-02-21 05:36 被阅读99次

    一、

    常驻马里以后,我连续在巴马科过了三个年,眼看着第四个也近了。11号小年那天接到了堂弟的微信:哥,我今年除夕还上夜班,这是第三年了。希望明年咱能在一起过年吧。

    弟弟说今年是暖冬,再也没有小时候齐膝的大雪了。以前翘首以盼的春节现在越来越鸡肋了。

    我爷爷奶奶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又组成三个小家。小时候,每年除夕,三家人早早就到了奶奶家,把风雪和烦扰关在外面,暖融融地聚在一个屋檐下过年。

    那些年,还不知网购、团购为何物,腊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奶奶就把我和堂弟、堂妹一起叫上,去超市买糖和瓜子,超市里人是那样多,寒冷的冬天硬是挤出一身汗。三十早上贴窗花和对联,总要在厨房门口贴上一对憨憨的黑猪,取“肥猪拱财”的兆头。

    那时候,没有短信拜年,没有微信抢红包,大家不关心房价、股市,不关心生意、市场,钱多钱少都惜福知足。三十晚上,一家人就那样齐齐整整地坐着,专心致志地过年。我们认认真真地包饺子,有说有笑地吃年夜饭,漫无边际地扯闲天,即便只是安安稳稳地坐着听鞭炮响,也觉得那么惬意安然。

    那时候的年那么炙热温存,熬到夜里十二点还不肯散去,大家就在奶奶家住下,睡通铺、打地铺,想让这个年长一点,再长一点。

    过年,是一家人相守在一起的满足。

    二、

    最近几年,我出国在外,弟弟上夜班,只剩下爷爷奶奶和已经步入中年的父母长辈们。以前那样恣意、难忘的年是再也回不去了。

    去年除夕,给妈妈打电话报平安。我问:“在奶奶家过年么?”妈妈说:“在奶奶家看了一会春晚,晚上八点多就回到自己家了。”

    过年的气氛在悄然改变,始终不曾改变的是慎终追远的家风。每年除夕天亮前,家里的男人们五点多钟就出门,去太爷爷、太奶奶的墓地“请神”,把故去的先人们请回家过团圆年。各家各户在墓地鸣放的鞭炮震得耳膜嗡嗡作响,每次“请神”归来都好像上了一次硝烟密布的战场。

    必须恭恭敬敬地在写满先人名讳的族谱前磕上几个头,这个年才算过得完整,过得心安理得。小时候,趁着磕头的机会,偷偷瞄一眼泛黄卷轴上的名字,想到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也会写上去,心里就莫名地不安,却也多了一重似有似无的责任感。

    前几年,新闻媒体特别热衷报道春节假日经济,总在宣传各大餐厅推出年夜套餐。妈妈却不以为然,说年夜饭要在家里吃,不能把先人丢下不管。

    过年,是一场延续千年的亲情教育。

    三、

    离开家,才更懂家。

    2012年,不在家的第一个春节,央视三套制作了“使馆拜年”专题,除夕当天播出。为了在电视上看我一眼,全家早早地等在电视机前,刚好当天电视坏了,家人赶忙去买了一台新的,终于没有错过全体馆员拜年那几秒钟珍贵的镜头。妈妈给我打电话时激动的不行,她用手机把那段节目全录下来了。弟弟说,这是我出国后,全家人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年。

    当晚十点多意外接到了领保求助电话,和同事一同匆匆赶去现场,回到使馆已是初一凌晨三点,困意全无。一个人的房间,坐下来打开电视,央视四套正在重播春晚,向来对煽情台词无感的我,看着屏幕上陈坤唱的那首《好久没回家》,不知不觉被歌词戳中,泪眼模糊。

    过年,过不去的是情结。虽然年俗始终在变,但这天人合一的年度之约依然是我们每一个人逃不掉的牵挂。过年,人可以缺席,心必须赶到。

    这几年,离开家的我,听了好多关于家庭、团圆的歌,最爱其中一首的歌词:

    “一年又一年,爱总相见。一年又一年,爱的起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年,过不去的情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fu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