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的新年马上就要到了,我周围的人都在买新衣、置年货、打扫家,正像鲁迅先生在100年前说的一样,毕竟旧历的年底才最像年底。最近几天,我也被越来越浓的过年味感染了,但我没有兴趣买衣服,没有时间置年货,也没有精力打扫房子,可从小到大,无论我在天真浪漫的少年时代,还是生活紧张工作忙碌的青年时代,每年过年前,剃头理发是我一直不变的“过年情结”。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老家人说过,“年前剃剃头,年后不发愁;年前理理发,年后等着发”。我们老家就有这个风俗,年前一定要剪发,清清爽爽地过年。年前理发,还有一层寓意是与过去一年做个告别,这一年中所有的不好都将随着头发落地而消失殆尽,期待来年有好运。因此,我多年来,每年年前,我都要去理发,特别是儿子6周岁以后,每到年前我都是带儿子一起去理发。昨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习惯称呼的农历小年,在牛年小年里,我昨天晚上带上儿子按照惯例去理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个人年龄的增长,我们理发的目的、方式和过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昨晚我坐在理发店里看着理发师给儿子理发的场景,一下子就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父亲给我理发的温馨场面,也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了从小到大理发的巨大变化。但让我记忆最深、感到最温馨的理发场景还是小时候每年过年前,父亲在自己屋子里给我和弟弟理发的美好故事。20世纪八十年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是没有理发店的,但基本上每家每户的男主人都会理发,像我和弟弟在上初中以前,都是父亲给我们剃头理发。父亲的理发技术、工具和款型可能都比不上城市的理发师,但父亲给我理发的爱心、耐心和温馨感是现代理发师无法比拟的。我清楚的记得,每次理发前父亲都要给我讲理发的注意事项、过年前理发的传统和古人对剃头理发的深入理解,通过父亲给我们理发,我不仅学到了关于理发的历史知识,还充分体会到了父亲对子女的爱和呵护,深刻感觉到了人间的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如今的理发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理发情结”,而只是为了完成“理发任务”而已!就拿昨晚我和儿子去理发店理发来说,从进理发店到离开理发店,我们总共用了二十五分钟时间,那位理发师给我理发用了12分钟,给儿子理发用了10分钟,完成理发后我用微信支付结账用了三分钟时间。并且自始至终理发师都是用着急的心态和快速的手法给我们理发,因为过年前理发的人确实比平常要多很多,在我后面还排着好几个人准备理发呢,人家还等着多赚钱呢。等我拉着儿子惶惶然的走出理发店走到大街上时,我终于理解了那位理发师的着急心态和应付心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谁不是在为了生存而不停的奔波呢,谁不是为了生活的更好而努力奋斗呢。同时我也理解了,理发师和我们每个“被理发者”何尝不是在完成“理发任务”呢,在无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里,我们很难找到儿时那种父子兄弟间轻松而温馨的“理发情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