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有hashcode()方法
equals()和hashcode()这两个方法都是从object类中继承过来的.
hashcode() 方法,在object类中定义如下: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native说明是一个本地方法,它的实现是根据本地机器相关的。当然我们可以在自己写的类中覆盖hashcode()方法,比如String、Integer、Double。。。。等等这些类都是覆盖了hashcode()方法的
例如String类中:就是以31为权,每一位为字符的ASCII值进行运算,用自然溢出来等效取模。(为什么取31?主要是因为31是一个奇质数,所以31i=32i-i=(i<<5)-i,这种位移与减法结合的计算相比一般的运算快很多).
public int hashCode() {
int h = hash;
if (h == 0 && value.length > 0) {
char val[] = value;
for (int i = 0; i < value.length; i++) {
h = 31 * h + val[i];
}
hash = h;
}
return h;
}
Integer类的:
public static int hashCode(int value) {
return value;
}
Double类的
public static int hashCode(double value) {
long bits = doubleToLongBits(value);
return (int)(bits ^ (bits >>> 32));
}
hashCode对于List集合、数组而言,他就是一个累赘,但是对HashMap、HashSet、HashTable而言,它变得异常重要.hashCode是用来在散列存储结构中确定对象的存储地址的.
考虑一种情况,当向集合中插入对象时,如何判别在集合中是否已经存在该对象了?(注意:集合中不允许重复的元素存在)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调用equals方法来逐个进行比较,这个方法确实可行。但是如果集合中已经存在一万条数据或者更多的数据,如果采用equals方法去逐一比较,效率必然是一个问题。此时hashCode方法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当集合要添加新的对象时,先调用这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得到对应的hashcode值,实际上在HashMap的具体实现中会用一个table保存已经存进去的对象的hashcode值,如果table中没有该hashcode值,它就可以直接存进去,不用再进行任何比较了;如果存在该hashcode值, 就调用它的equals方法与新元素进行比较,相同的话就不存了,不相同就散列其它的地址,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冲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实际调用equals方法的次数就大大降低了,说通俗一点:Java中的hashCode方法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与对象相关的信息(比如对象的存储地址,对象的字段等)映射成一个数值,这个数值称作为散列值
2 hashCode与equals
如果x.equals(y)返回“true”,那么x和y的hashCode()必须相等。
如果x.equals(y)返回“false”,那么x和y的hashCode()有可能相等,也有可能不等。
3 HashMap中的hash()
hashmap中要找到某个元素,需要根据key的hash值来求得对应数组中的位置.
key的hash值高16位不变,低16位与高16位异或作为key的最终hash值。(h >>> 16,表示无符号右移16位,高位补0,任何数跟0异或都是其本身,因此key的hash值高16位不变。)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这个与HashMap中table下标的计算有关。
n = table.length;
index = (n-1) & hash;
当 length 总是 2 的倍数时,h & (length-1)将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假设 h=5,length=16, 那么 h & length - 1 将得到 5;
如果 h=6,length=16, 那么 h & length - 1 将得到 6 ……
如果 h=15,length=16, 那么 h & length - 1 将得到 15;
但是当 h=16 时 , length=16 时,那么 h & length - 1 将得到 0 了;
当 h=17 时 , length=16 时,那么 h & length - 1 将得到 1 了……
这样保证计算得到的索引值总是位于 table 数组的索引之内。
HashMap的初始大小和扩容都是以2的次方来进行的,换句话说length-1换成二进制永远是全部为1,比如容量为16,则length-1为1111,大家知道位运算的规则是两个1才得1,遇0的0,也就是说length-1中的某一位为1,则对应位置的计算结果才取决于h中的对应位置(h中对应位取0,对应位结果为0,h对应位取1,对应位结果为1。这样就有两个结果),但是如果length-1中某一位为0,则不论h中对应位的数字为几,对应位结果都是0,这样就让两个h取到同一个结果,这就是hash冲突了,恰恰length-1又是全部为1的数,所以结果自然就将hash冲突最小化了
总之:
1.length(2的整数次幂)的特殊性导致了length-1的特殊性(二进制全为1)
2.位运算快于十进制运算,hashmap扩容也是按位扩容
3 HashTable中的hash()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key.hashCode() & 0x7FFFFFFF;
int index = hash % table.length;
4 ConcurrentHashMap中的hash()
// 用于和负数hash值进行 & 运算,将其转化为正数(绝对值不相等),Hashtable中定位hash桶也有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负数转正数
static final int HASH_BITS = 0x7fffffff;
int hash = spread(key.hashCode());
int index = (n - 1) & hash;
static final int spread(int h) {
return (h ^ (h >>> 16)) & HASH_BITS;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