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于中秋,似乎只剩下了放假三天的期盼。尽管商家们绞尽脑汁、花样百出,但是走在瓜果飘香、月饼满目的街道,我依旧没有半点中秋该有的情怀。
都说“一夜乡心五处同”,但是这种中秋情怀我似乎极少有,有时候觉得自己真是枉为学文学的人。其实不只中秋,我对各种节日都没有什么特殊情感,包括自己的生日,以及女人们“作死巅峰”的结婚纪念日。鸡汤里天天宣扬“生活要有仪式感”,我就是那种没有仪式感的人,大概我还是个薄情的人吧。
我想这应该和小时候太穷,从不过节有关。此外,从上大学后,除了春节很少回家,各种节日都是“一笑而过”,过了自怜的年龄之后,就淡然处之了。也许再大些年纪会多些感怀吧。
按照鸡汤里的活法,我这种没情调的女人最后一定是老公劈腿、小三逼宫、净身出户、无以为生……虽然最后一定幡然醒悟,走上人生巅峰,迎来生命的第二春,但是这个教训绝对够血淋淋。
然而情调这个东西还真是伪装不了,弄巧成拙,就是吃着大蒜喝咖啡——更加粗鄙。反正现在看来还活不成那般田地,就先不装了。
然而我总喜欢怀旧,怀旧到不可理喻!比如,我很少喜欢流行歌曲,当这首歌火得离奇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有的时候,我觉得难听,但是一旦这歌过气了,我会突然在某一天迷上这个旋律,无法自拔。
这和我大脑反应迟钝保持一致——我始终是个慢热的人,始终后知后觉。聊天时,也总是在消息发出二分钟之后,无法撤回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但是往往回天无术、越描越黑。而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犯错。
所以,我热爱文字胜于热爱语言,“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这句话实在让人惶恐。尽管喧嚣和孤独同样让人难以忍受,但我宁愿选择后者。
于是,我索性沉默!这让我总想起暗恋一个人的感觉——你在他面前不敢说太多,怕暴露自己的情感,只远远地望着,沉默是那么美好……
于是,偶有情怀,都是在怀旧中产生——当一件事过去一年半载,甚至十年八年之后,跳出这个事件,以第三视角去看待它,我才会明白一些道理,生出一些感慨。
所以,我总写不了那种抒情的文章,尤其是写景类的,也写不出那种情感细腻、精致得闪光的文字,甚至读也读不了,觉得腻味。这让我有些沮丧,甚至恼火。
后来,我突然明白:写作本就是一个扬长避短的过程,各有风格,也各有魅力。情感的抒发,强求不来,强求来的会显得矫揉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