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了广州小北树童陪洋洋上第一学期最后一节课,课后班主任Rachael老师开了汇报会议,发现了一群十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从心底让我产生了涟漪,感觉自己适合做幼师了。
在等待孩子上课的时候,无意中用Kindle下载了一本书《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没想到却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的回忆录。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上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对任何事物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除了研究物理学,他还有很多传奇的经历,比如破解保险柜密码、演奏手鼓、破译玛雅象形文字、绘画甚至调查航天飞机失事。
在快速浏览过程中,费曼讲述了他的童年经历,讲到他父亲是如何影响他的思想、行为,讲到母亲给予了他什么,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却是那么令人深刻!我不由自主地进行了反思。为什么犹太人的教育是那么好,他们的确是有传承的,他们的思维角度也并非是从商角度,更多的是探索世界的奥妙。
书中是这样写的:当我(查德·费曼)还坐在婴儿椅上的时候,父亲有一天带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种装修浴室用的各种颜色的玩艺儿。我父亲把它们叠垒起来,弄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我推动一边,它们就全倒了。过了一会儿,我又帮着把小瓷片重新堆起来。这次我们变出了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我母亲忍不住对父亲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可父亲回答道,“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我父亲就是这样,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教我认识世界和它的奇妙。
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不单纯在字面上理解生活的意义,更多地让孩子从另一面去热爱生活、探索世界。而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实践。比如,看到蚂蚁列队忙碌,我们可以拓展到蚂蚁的生活方式、分工、摄食习惯等,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这种延伸的方式,他们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会联想到很多可能我们也想不到的想法。陪伴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让孩子找到幸福与技能的获得。
我是觉得查德·费曼的一生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相结合,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他父亲给予的,当时很多孩子的母亲见到他父亲是如此教育,都想让他们的丈夫学习,结果都不愿意,又想让查德·费曼的父亲帮忙一起教育,当然也是不可能的。说明,查德·费曼父亲的方式真的让人感觉很新鲜而且能拓展学习到很多东西。
其实,我们不是想要孩子成为什么大咖,有位校长说了: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但是,校长里面有一句话是“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不是不养哦!如何尊重呢?那就要靠我们父母用高质量方式去陪伴、去发掘,找出物质,按个性去陪伴,共同成长。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父母的成长。
【正面管教】父母成长日记2018-11-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