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明 | 得意胜得形

清明 | 得意胜得形

作者: 守一真源 | 来源:发表于2018-04-10 11:16 被阅读7次

养生无疑是当下的显学,当大众对长寿有着需求,那么不论是出于西医的理论还是中医的理论,我们总能看到眼花缭乱的养生知识。然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到底什么是养生?

中华文明一直有一个特点,意重于形。无论是道德经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还是《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或者孔子的“君子不器”,都是强调要把握终极规律的“道”。

授人以渔的渔才是我们要掌握的意,而具体的鱼只不过是形罢了。

我们可以告诉你当下适合做什么吃什么,却无法判断你每一个动作是否都符合养生,不学习养生的道却注重养生的形,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养生。

气清景明为“清明”

汉语的表达形式,诸如迎刃而解的“迎”,“红颜鹤发”指代美人老者,都是用十分精炼的词汇生动地告诉你这些特点。就像二十四节气大多数都是,立春、雨水、大小暑、大小雪、霜降等对季节特点的具体描述气候的特点,清明这样的特点描述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启发。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从时间维度看清明

清明是对该节气时一种朦胧的感官描述——天气清爽洁净、景色明晰。

直观地说,就是随着东南季风的到来,暖湿气流使得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减少,也不再像冬天那么寒冷干燥从而让我们觉得天空如洗,身体舒服。

中医认为春季对应肝,对应厥阴风木,古诗中常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吹面不寒杨柳风”“忽如一夜春风来”等语,春风让人自然联想到生长,联系风木和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空气,这个词就显得十分生动。

人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人在春季当然也是“生长”。和树一样生长需要空间和养分,春生的养分既来自于冬藏也来自脾胃运化,而空间就像人把阳气像伞一样在体内撑开,是一个动态的不宜受阻的过程。

古人将其高度概括为“春夏养阳”,养阳既是是补充阳的量,却也不能忘了动是阳静是阴,而这个动便是春生夏长的生长,让阳气像撑伞一般由里而外。

同理,秋冬养阴还要注意把伞收起来这便是常说的秋收冬藏的收藏。

同理,夏天阳气到达表,体内虚故而吃姜,冬天阳气收于体内故而吃萝卜。这是时间维度,从早到晚,春夏秋冬对养生的影响。

从空间视角看清明

当我们把视角切换到空间的时候,很自然就发现中国东方是太平洋,是季风气候。

春夏风从东南方的太平洋把温暖湿润的空气吹到中国,秋冬风从西北方把干冷寒冷的空气吹到中国,因而中医认为春天对应风木秋天对应燥金。

由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季风带来的水湿会阻碍阳气向外的运动,因此春天养阳就必须注意祛湿。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认知再回头看清明的习俗的时候,就会发现清明果子这种特别的食物多集中在东南几个省份。

清明果子中无论是艾叶还是麦浆草、鼠曲草都有祛湿的效果,北方湿气不如南方重,而清明果子或许一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原料但最终留下来的这些显然是符合养生思路,不管他最初是否是为了食疗而诞生。

清明原指此时因暖湿季风洗涤过后,天地洁净光明。人法自然引 申到人身上,却有着更为深刻的启发。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这种“清净光明”的状态同样也是人体极佳的状态。

“清”,一方面指“清净”,这个主要是体现在身体上,气血要运行通畅,就要求体内没有“浊邪”阻滞,即没有痰、湿、瘀血、水饮这些有形之邪阻塞气机,放在空间上也可以理解为清明时期由于气候的变化湿气的增多,需要清湿气。

“清”另一方面指“清静”,这是精神上的修炼。古人认为要长寿就要清心寡欲,而现代的人无论是生活的压力还是外界的欲望,都相比古人多太多了,因而清静就显得更为必要。

放诸自然,水湿淤血就是雾霾,在人也可是心灵的欲望,不清则气血不畅,情志郁积都会导致春天的阳气不能自然升发。

“明”字不仅是要有光,光还得够,人体的光就是阳,阳密阴才固(就像竹篮打水,当空隙足够小的时候,水便不会漏出来。)而这种密便是“明”。

而这种阳“明”与“固”,更多表现在阳气的卫外即抵抗外来病邪。使阳气向外,使人有生气有活力,面色有光泽气足声壮。

“明”也指心神通明,与心神的清相辅相成,通明是清的另一面,是对欲望的豁达,是清的补充,清是对情志欲望的来源入手,明是对已有的欲望解决。

清与明意涵和而不同,合起来看才更完整。

顺其自然才是真

养生的核心是顺应自然,而自然与我们所处的空间时间紧密相关。

当我们建立了时间——春夏秋冬阳气生长收藏,空间——南热北寒东湿西燥,两条轴线之后,将生活纳入其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养生。

但是空间和时间并非绝对固定不能转化,同样清明东南湿气重于西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六月份的西北也能有东南的清明时期的条件,就像梅雨季节各地稍有不同意义。

于人而言,我们也有以时间换空间,邪盛之时避其锋芒等疾病传变后再治,也有危急重症多脏腑入手,为抢救争取时间。

构建整体的养生观念,将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纳入考虑之后,我们再回头看很多习俗和养生行为的时候,才会有更深刻直观地体会。

审核 |  姚sir  灵猫法师  老王

编辑 |  半夏有毒  

图片| 网络(侵删)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本草真源】后台

具体用药一定请谨遵医嘱呀~~


更多中医药科普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草真源】(shouyizhenyuan)

相关文章

  • 清明 | 得意胜得形

    养生无疑是当下的显学,当大众对长寿有着需求,那么不论是出于西医的理论还是中医的理论,我们总能看到眼花缭乱的养生知识...

  • 五律.读书(新)

    读书如悟禅,得意胜得言。 未晓吟哦苦,既通滋味甘。 登山谙世道,渡水辨风澜。 澒洞三千界,青编皆可观。

  • 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是漫山遍野的野草

    有时候感觉自己的命运就像曹孟德一样。有成有败,有起有落,有得意也有失意,胜得潇潇洒洒,败得惨不忍睹。 愈挫愈勇的人...

  • 影评《得意时勿忘其形》

    影评《得意时勿忘其形》 文 幸福娃 我喜欢的电影有两种: 一种是在观影时情绪和思考随电影而走,还有一种是看完电...

  • 相守不如错过,深情不必久伴

    很多人经历了无数次轰轰烈烈的爱情战役,他们也曾乘胜得意,也曾迂回追击,也曾切肤享尽情爱世界的百感交集。 但兜兜转转...

  • 影与形

    给你得意的机会 不要感到特得意 给你失落的机会 不要认为特失落 请永远牢记 影与形从不分离

  • 2017-12-31

    得一英雄豪杰,胜得十万金

  • 学书碎语 2

    11. 以前认为形意形意,先形后意,不学形,何得意?现在认识到,只须在乎意,形自然就有了。杨宾说:“古人学书,不学...

  • 受之以形 得意忘形

    上周三,幼儿家塾班的早课,君霞助教第一次为孩子们做教具工作的展示,展示的内容有,取工作、做工作、归还工作的过程。 ...

  • 《风起梨花正清明》

    风起梨花正清明,梨花在清明前后盛放,所以感觉梨花又有清明、清净的寓意。 梨花,玲珑剔透,温润如玉。棵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 | 得意胜得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mg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