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大红袍不幸被贴上了反动的标签。
这几棵茶树,无论是与状元披红袍的荣耀相连,还是承载皇帝赐茶的尊贵,都让它与封建旧俗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因此,有人提出应砍掉位于九龙窠的大红袍茶树,以示“破四旧”的决心。
危机关头,一位茶科所的工作人员站出来,他机智地劝阻:“各位可能有所不知,大红袍可是毛主席、朱总司令都品尝过的茶。试问,这棵树怎能不算是革命之树?谁要砍掉它,谁就是真正的阶级敌人。”众人听后,得知连毛主席也钟爱大红袍,便放弃了砍树的念头。大红袍因此躲过一劫。
然而,风波并未就此平息。又有人提出,虽然树可以不砍,但名字必须改。大红袍这个名字过于封建,需要一个更具革命意义的名字来替代。这时,有人从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灵感,将大红袍更名为“大红梅”。
无奈这个新名字未得到广泛认可。大红袍在海外华侨中享有盛名,改名为大红梅后,茶叶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南洋华侨对大红梅一无所知,导致市场滞销、贸易受阻。因此,大红梅这个名字很快就被淘汰了。
为了换掉这个不被接受的名字,人们开始寻找一个更加革命化的替代品。这时,有人提到了革命文学中的小说《红岩》,并指出大红袍作为武夷岩茶的一种,且富有革命意义,在岩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于是大红袍再次更名为“大红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