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犹太人的传说有很多,世人都惊叹于他们的精明,感叹他们的有钱,也悲叹他们上千年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二战期间的悲惨遭遇。
因为他们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太精明、太能赚钱了,所以留下很多类似的故事,其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则是一个关于爷爷和孙子的故事:
小孙子在房间里面欢蹦乱跳的玩耍。爷爷把他放在沙发上,鼓励小孙子往下跳。小孙子看见爷爷伸着手,便毫不犹豫地跳下来,可是爷爷却突然缩回双手,任凭着小孙子扑通一声掉到地上,痛得大哭大闹,爷爷却在一旁微笑着说:傻孩子,记住,不要相信任何人。
这个故事让我感觉到震撼,甚至有几分怀疑——犹太人真的这么狠心吗?后来则在很多文章中看到别人援引这个故事,并且明确这是犹太血统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自己孙子做过的事情。可是,有一次我给一个美国朋友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他非常惊讶:
不可能!按照法律,这可是要坐牢的!
想想也是,对小孩子的心理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阴影啊!果然,不久后在某个网站上看到了辟谣文章,原来始作俑者是上个世纪一篇旨在揭露资本家欺诈成性连孩子都不放过的文章。
辟谣以后,我的疑问反而更多了——那么,以精明、子女教育闻名于世的犹太人智慧,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本《88 个“犹”趣的思维》,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
来自以色列教育部的推荐
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儿懵逼的。这样一本三十二开硬皮小册子,也算一本解密犹太人智慧的书籍!?打开第一页,扉页上赫然出现的是以色列教育部原主管 Judith Sarig 博士的推荐语:
作者以其独特而灵巧的写作风格,将智慧的犹太语文与艺术设计的插画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在理解犹太智慧精髓的同时,提供了一种愉悦和充实的阅读体验。
果然如此!
阅读这本书不需要多深的理解力,通过 88 个小故事以及配图,就可以立刻了解犹太人如何思考和做事的。但这不是一本关于犹太人的成功学,因为薄薄的一本书里面没有那么多鸡汤故事,仅仅是几句引人深思的话,配上生动的图画,让你“秒懂”犹太人处事方法和价值观。
难怪 Judith Sarig 博士强调阅读体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犹太版“论语”,不仅仅自己能从中学到很多智慧,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也体会到这些独特的思考、学习和思维方式。
这本书的作者蓝龙,是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于是,这本《88 个“犹”趣的思维》充分照顾到中国人的关注点,是专门为中国人介绍犹太智慧的小蓝书。
犹太人到底有多智慧
对于犹太人,我们和西方人不同,没有那么多宗教情感上对害死基督的犹大那么多愤恨,经济上也和犹太人交往不太多,尤其是作为整体和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似乎也没有非常紧密的贸易合作。反倒是军事上,有些军事迷告诉我,咱们引以为傲的“歼十”战斗机,和以色列的“幼狮”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著名的“费尔康预警机事件”,给我讲这个故事的军事迷们,讲着讲着,竟然因为“以色列是不是故意的”,彼此杠了起来。
但总体而言,我们对犹太人,总是有几分保持矜持的好奇心。
毕竟,我们在二战期间反犹狂潮的时候帮助过犹太人。而西方有句名言:
金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
让我们感觉我们中国人和犹太人齐名的,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大概更加看重智慧而非金钱。
当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感觉很有意思,确实蕴含着哲理和智慧;与此同时,感觉既然那句话说“智慧在华人脑袋里”,他们的“智慧”仅仅只是“赚钱的精明”而已,我们才是真正的“学霸”。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在网络上搜了搜相关的信息。这一搜发现,原来人家犹太人才是真正的学霸。
且不说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革命导师马克思、Facebook 的 CEO 扎卡伯格,以及我最喜欢的导演斯皮尔伯格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有犹太血统;也不说只占世界人口 0.3%的犹太人为什么贡献了 22%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单单从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强令把犹太学生从 20%下降至 15%这个争议事件,就让人感到学霸的名头货真价实!
每一页书页都是一座冰山
我唯一能告诉你的是,真正的犹太人成功学里根本就没有方法可言。
作者在《88 个“犹”趣的思维》的一开始就如是说道。犹太人是非常虔诚的信徒,但他们有句犹太谚语叫做“一本《圣经》可以解读出 70 种不同面貌”,意在告诉人们,犹太人的智慧并没有一定之规,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才是犹太思维的魅力所在。
一开始我翻阅这本书册,感觉非常浅薄,无非左面的书页上用中英文标注箴言,右面书页上绘制插图。88 个犹太思维,满打满算也不过 180 余页,其中图画还占据了整本书的一半左右篇幅。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本书简直太不值了!
读完第一遍以后,我打算束之高阁,随后在豆瓣里面打个低分,别让别人入坑了。可正巧第二天,我和朋友约好电话,帮他解决一些职业发展中的问题。约好的时间到了,他有事很抱歉的给我说要推迟一小会儿,我等待的时候手头没有其他书籍,随便再次翻阅一下这本小册子,正好看到这一页写到:
为什么不用提问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呢?
这句话给我很大启发,我在电话里倾听朋友的困惑,给他一些帮助和建议,然后他又遇到其他问题,我继续给他答案。似乎我以前抛出答案的时候,仅仅就他当下的问题进行简单回应,我的倾听,我的回答,其实仅仅出于礼貌和对朋友的客套,很多时候,我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他当下的困惑中来!
于是,那天在电话里,我除了倾听他的话以外,更多的是用提问的方式引起自己和他本人对问题的思考,不到半个小时,他似乎就茅塞顿开般找到了答案。
而我,则感觉到这本书似乎没有那么“浅薄”,于是又重新翻阅起来。带着兴趣再次翻阅书籍,感受就全然不同了,每页的文字,都看似简单不过,其实蕴含很多深意。配图则清晰明了到连孩子都能轻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不仅重新评价这本书的价值,而且还拿到孩子的房间给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不一会儿,我发现孩子一边读一边看着配图哈哈大笑。问他怎么了,他指着一幅图说:
爸爸,你看这个人多傻啊!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一幅画:
一位长者在河边遛狗,却很严厉的强令小狗和他一样保持站立;而一个孩子和自己的萌宠一起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泳。
文字上的说明则是:
智者的欲望是学习;
愚人的欲望是说教。
在孩子的笑声中,我突然意识到一些图片和文字背后的东西。我们期待孩子好好学习,不惜用惩罚的方式去规范他们,强制他们从事一些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从来没有想着从他们身上学到一点儿什么。比如我的孩子,我总是嫌他啰嗦,动不动就唠叨,却很少关注他喜欢和人分享自己体验这个良好的品质。
于是,在他的笑声中,我有些惭愧起来。
你相信的,才可能是真的
88 个犹太思维,有的在我们的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比如“生活中没有什么能够不劳而获,只有那些通过辛勤耕耘和长期坚持的收获,才真正属于你”,和我们“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的箴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有一些言论,和我们中国文化并不一样,比如我们经常强调的“打虎还需亲兄弟”,认为亲人最重要。犹太人在被问及更爱朋友还是弟弟时,他们回答:“直到我的弟弟成为我的朋友,我才开始爱他。”
这些来自犹太人的观点不一定完全合乎我们的胃口,不过作者也在一开始强调: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一切都不是真的,都是无稽之谈,全是错的,所以请你千万不要相信。
因为,“向两个犹太人提问, 你会听到三种不同的想法”。
那么,作者的这本书也好,犹太人其他“犹”趣的思维也好,其实在我们选择相信之前,都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画而已。只是这本书告诫我们:
在选择相信之前,你必须先在自己的心中有所考量和尝试。
选择这本书,和孩子一起阅读,是为了学习犹太人这种辩证的独立思考和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