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江山易,保江山难
1、周朝实行“封建制”,终亡;秦朝实行“郡县制”,速亡;
2、用今天的话说,封建制有点像合伙人制度,郡县制有点像经理人制度。
3、合伙人制度最能激发大家的战斗积极性。所以,刘邦采用了分封制,诸侯分为同姓王和异姓王,前者是子弟,后者是功臣。
(当然,功臣们后来基本全被“烹”了,只留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的长沙王。)
4、汉初内部难题:同姓王也不省心。
汉朝运行了几十年,眼看着亲亲之道约束不住同姓王了,实力派开始自我膨胀,觉得自己也是帝王贵胄,不比当今天子差。照这样发展下去,春秋战国的局面恐怕就要加速到来了。
5、应该怎样防患于未然呢?
——文明的:儒家的老办法,就是由上至下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但时代变了,社会格局变了,人心也败坏得太久了,这种办法肯定行不通。
——野蛮的:后来,在汉景帝的时代,晁错力主削藩,就是要真刀真枪来硬的,强行剥夺诸侯王的权力和财富。但当时很多人都觉得皇帝不地道,强抢同胞兄弟的福利,难道要学秦始皇搞集权?
6、高瞻远瞩的贾谊
——贾谊在苗头微显时,就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分封还是要维持下去的,但诸侯国的规模一定要削减,如果每家诸侯的势力都很弱小,除非几十上百家联合起来才能和中央抗衡,那也就不足为虑了。
这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让诸侯们变成一团散沙最佳途径。
7、但,文帝没采用。为何?
——最有可能的缘故是,文帝心软,完全没有武帝那种果决,而且当时汉朝开国不久,文帝和诸侯们的关系远比武帝和诸侯们的关系要亲。
文景之治的核心是休养生息,不属于当务之急的事情就不妨拖一拖再办,也许拖久了就大事化小了。
二、这些统治之道本质上是相通的
1、贾谊:“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
意思是说,诸侯的势力弱,皇帝就便于用道义来使唤他们;封地的规模小,诸侯就不会产生非分之想。
2、《国语》:敬姜夫人在教育儿子的时候说过:“古代圣王安置百姓,特地把他们安置在贫瘠的土地上,让他们为了活命不得不辛勤劳作。只有这样,君王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他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3、《淮南子》里的一种观点,用劳民伤财来维护政权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