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如今整个市场大环境,市场容量见底、购买力弱、购买意愿不强。产品过剩、价值被低估、渠道被垄断、媒介碎片化、顾客挑剔……经济一路下行走低。
一方面由于双创战略、天使投资、众筹模式…为创业做了前期的教育铺垫,创业者向父母、天使投资、顾客、朋友要钱做新产品。
二方面微商的复制粘贴、刷刷朋友圈,就算下海创业有项目了,低成本的压货走量降低了创业的门槛。
好多品类哪怕立即停产,库存至少也要3—5年才能消化掉。压在代理手里的面膜比用在脸上的多多了……
南方很多小厂可一件贴牌,看看你的朋友圈,面膜、美妆、减肥、眼贴、箱包……多如牛毛,只要你高兴,随时都可以有自己的品牌,随时都可以包装成跨境电商、说是海外潮牌。
几乎每个品类时不时就会冒出一堆莫名其妙的搅局者,几乎所有的品类都被炒作大了肚子,但分娩遥遥无期。

三方面电商价格战,大品牌溢价高,又垄断流量入口,撑得住;小商家死之前也不忘赔本爆内幕,我不得好活,你也不得好死。拉低了行业的价格底线。
2017年之前电商平台基本一月一造节,整个电商生态圈、线上线下生态圈还算平衡有序。2017年之后,迫于「流量」红利的消退,电商平台只好盘活存量,恨不得一月造三个节。
以淘宝为例,新风尚、新势力周、表白节、66大促、618中促、双11、双12、造物节层出不穷……
本来线上平台价格就透明, 你不降价还有他降,哪个品牌降价平台流量就给谁,大牌有优势,给得起给的分成多、又买得起大明星搞大传播,自带流量带平台一起火。不像电商初期还需要中小商家撑门面。

四方面,经济越下行,人们越恐慌,越恐慌越会投资固定资产,于是租金随着房价一高再高。做线下特色实体店≈给房东打工,再加上电商连年价格战,做线下特色实体店≈给房东赔本打工。
五方面媒介的传播碎片化,直接导致流量的碎片化。大的媒介传播报价连年涨,贵还不说,买央视标王、买网站首屏、买户外买电梯广告、买节目冠名、买报纸头版杂志封面,还有用吗?有用,但没过去那么有用了:
一是媒介权威被逐渐淡化。你看连微商品牌甲都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微商品牌乙也跟cctv官方合作,微商品牌丙上了京东众筹首屏,靠媒介传播广告难为品牌背书,媒介的权威价值在被淡化。
二是媒介流量被碎片化分流。以前传统媒体广告只有报纸、电视、户外,现在电脑、平板、手机、地铁、自媒体…… 别说引爆全国了,引爆个三四线城市要投的钱都不是小数目。
所以如今为什么火了短视频和直播?因为卖脸抢眼球能换曝光的事儿,转化率低低也要卯足了劲上。
六方面顾客是挑剔的,一二线的顾客被补贴惯坏,三四线的被拼多多惯坏。他们看都不会看你一眼。网红、粉丝、社群经济、内容电商这些能火,因为打破补贴和比价模式,让顾客不再挑剔。

但,即使冷风起也要活下去,寒冬往往意味着暖春。当产品、价值、渠道、宣传、顾客都没啥红利,何不1老实做人、2踏实做品、3认真做内容?
我这不是在讲正确的废话:
因为一方面,有些时间是一定要花的,积累之下,风口来了你才有可能抓得住。但凡抓住风口的,人家之前做的就不错,起码有基础。
比如前年的AR涂涂乐,嫁接了AR风口,野蛮招商;去年的拼团和三级分销,最先嫁接的企业都拿到了红利。
另一方面,当渠道是垄断的,传播是碎片的,每一份渠道、传播资源都弥足珍贵。如何盘活存量(供给侧),把手头的资源价值放大,成了必修课。为了盘活资源,你得做自己的新媒体和品牌公关代言人。
仅此还不够,你的格局,不在于能力多大、资源多少,而在于让多少人因你而成功。所谓成人达己,你的平台要帮助更多人成功,让更多人因你成功,你才有可能胜出。
2.踏实做产品的使用价值、体验价值和传播价值。使用价值是基本的作用,讲的是物美价廉,就像狗不理包子好吃不贵吃得饱。但目前来看,使用价值只是标配。
在产品过剩、价值低估、渠道垄断、传播碎片、顾客挑剔的当下,你的产品得让受众无论是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线上、线下都能有体验价值,让受众好拍照发朋友圈的传播价值。
3.认真做内容的肉体、娱乐、工具、榜样、归属五大价值。在这内容即传播的年代,谁不是靠脸和才华来换点流量?短视频+直播,就算不能像咪蒙、papi酱一炮走红,卖点货换点火箭鱼丸不难。
当你把人、事、货、内容做踏实了,各项价值做出来,何须风口红利?当下就能名利双收。(周愚zk5518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