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蹒跚学步到长大成人,不算幼儿园,已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考上高中,慢慢的读到大学,都一直在读书。曾经听过好多不同的说法,想过读书究竟为了什么,到底读书有没有用?现在,我可以给出我的答案了。
张载先生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颜如玉,伴君旁腹有诗书气自华,执笔仗剑走天涯!
0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小学时,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乘法口诀表开始。记得那是小学二年级,老师要求我们背诵乘法口诀表,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慢慢地去死记硬背,在脑海里留下数学的烙印。数学在我的读书中占了一席之地,小时候的痴爱,感觉数字之间的关系微妙至极,一道数学题解答题里感觉看到未知的奇妙。每每看到数学题,在纸上划下的痕迹,都有我曾经付出的汗水。一直持续到高中,对数学的热情丝毫不减,反而更加对她得心应手。上了大学,学了高等数学后,感觉才找到数学的精髓,真正的灵魂都在此处,定理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学习数学让我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的推理令我叹为观矣。
颜如玉,伴君旁
03
说起令我曾经得意的数学后,自然会联想到百科之母的语文。对于语文,在我浅显看来就是语言文字,其实语文是学科中璀璨的王冠,是一门艺术。还记得初中背诵古诗,老师把我留在教室,看的我背完才离开。那时每天文言文枯燥的让我头晕目眩,不知所措。并且每天不以为然,混混沌沌。当时真的不能理解背诵这些篇目有何用处?所谓的‘之乎者也’到底对人生有什么帮助呢?
颜如玉,伴君旁
04
在现在看来,它还是蛮有用处的。比如要阅读一篇古代文言文,通过以前的学习积累理解起来就会快很多。不止在文言文的学习,在看每一首诗,读每一句词,仿佛都越过千年的历史而重现当时的情景。还记得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的心情。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但在词的造诣上可以说李煜是大多数人难以能企及的高度。山一程,雪一程,还记得,第一次读李煜的词时,不能理解其中的味道。现在读罢,也能稍稍体会他的发妻夭折四岁孩子而致病,为此写下千字悼文的真言。哀痛妻子过度,竟:“哀苦骨立,杖而后起。”国破了,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但没有李后主,中国文学史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颜如玉,伴君旁
05
在语文上,我渐渐学会了阅读,阅读好书时不忍卒读,品味咀嚼后仍觉新鲜。也曾读过一般的书,也或多或少带给我一点欣喜或思考。如果说从小到大,什么书对我影响最大,我一时语塞。自初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奋斗的形象,高中《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少年的坎坷求学史,恋爱的漫漫长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我陷入其中,如痴如醉。再到上了大学,最近读的《读书.治学.写作》季羡林唯一亲自选集。让我在大师的肩上看世界,品人生。
颜如玉,伴君旁
06
春花秋月何时了,读书会多少。各种滋味只有自己体会一番方可谈读书的用处。每一天早早起来,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学习生活,日复一日这样平淡的走过,读书曾带给我的是在课堂上的迷茫和希望,遇到不会的,难理解的很难动笔,碰到熟悉的得心应手。在美好的大学时光,我想和书谈场恋爱,共赴约定,相伴一生,这就是我平凡的追求。
颜如玉,伴君旁每一首诗,都是书香玉;每一念起,都是满庭芳。一切终将黯淡,唯有在读书中的成长在熠熠闪光。
伴君旁,书香玉
从小到大,对于现在而言,大家觉得读书的用处,分享一下为什么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