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吴伯萧先生的灯笼,总有一种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的感觉。近日来,细想文本中的内容,家国情怀这四个字渐渐清晰。
文章以“岁梢寒夜,玩火玩灯”为开端,拉近了读者与课文的距离。是啊!曾几何时,我们也是那无所事事的顽童,自制一盏灯笼,在街头巷尾追逐玩耍,那是童年的味道,那是童年的微光。
慢慢长大后,才发觉灯笼一头牵着家,一头还系着国……
祖父雪夜驰马,荒郊店宿,若非那挂在风中的灯笼在前方指引,那长长的黑夜又该是多么寂寥啊!
母亲深情叮咛,挑灯迎送,在那漫长的岁月中,为灯笼蒙上了一抹深情的暖色。
蓦然回首,那一盏灯笼,似乎早已摇曳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纱灯朱红,宫灯翠羽。灯下汉献帝那可悲可悯的眼泪。
塞外点兵,挑灯看剑。灯笼上那几个斗方大字。
如今,这灯笼早已成了一种牵系着家国情怀的符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