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X先生出门看景,不太陡峭的沿山公路,有一片小山坡,远远的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黄、白色的花儿,开得错错又落落。在枯黄的山坡上,显眼非常。待走近,才发现是一朵朵纸菊,插在坟前。
我突然反应过来,过年了,该祭祀了。
记得小时候,每年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妈妈都要起得早早的,天还没亮,厨房里就生气满满。要在12点前张罗出一桌好饭不说,还得准备好这一天祭祀的各种物品。
首先,鸡得现杀。
毛色太杂的不要,不雄纠纠气昂昂的不要,不打鸣儿的更不要。
早早烧好一锅水,左手四指握住公鸡的双翅,拇指将鸡脖子掰直,右手锋利的菜刀一刀抹了鸡脖子,要快要准,不能让鸡太过痛苦,这是祭品的第一要求。
倒提着鸡,沿着主屋、粮仓、猪圈、柴房走一圈,让血洒一路,是为来年红红火火,人畜兴旺。
将鸡尾的那几根漂亮的毛拔下,蘸着鸡血,贴在主屋门梁正上方,是为辟邪镇宅。
再退了毛,挑了内脏,将鸡盘成规定的形状,看似卧实则立,鸡口微张,放在锅中蒸一把火,这只祭品鸡才可端上供桌。
然后,猪尾巴得好好挑
当家里条件好一些后,距离过年还有好多天,妈妈就会来往肉摊好多次,就为挑一个好的猪尾巴。当然,这挑的更多的其实是屠夫的手法与刀工。
要的,是带着尾巴的屁股。
尾巴太短的不要,非一刀下来的不要,不圆的不要,太大太小都不要,一切都要刚刚好。
我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挑剔,妈妈只说那是老祖宗的规矩。
尾巴回来了,腌制是必须,风干也少不了,和普通的腊肉做法没什么区别,但到三十这一天,它是供桌上的必须。
再是,其他祭品准备
鱼一定要鲜活,豆腐绝对不能少,苹果、橘子、花生、瓜子混一起装两碟,和吃有关的这才差不多。
香、蜡、纸与炮仗,农村不禁这些,所以一大口袋,是后人对前辈的孝顺。
三盏烈酒,是缅怀也是恭敬。
接着,祭祀开始
奶奶是一家的主祭,她是个小脚的女人。每年到了这一天,她总是会早早起来,虽不焚香,但一定要净手,她会将她的头发打理的一丝不苟,连U型夹的位置都要微调好多次,严肃、认真,淋漓尽致。
在出门前,她还会解开围一年的围裙,并用围裙把一身上下再扫一遍,就是不想过多的尘埃带到爷爷面前。
当到了爷爷坟前,鸡、鱼等一一摆开,香、蜡等开始点燃。
我这个爱跑的熊孩子,会被叫去摘一把柏树枝回来,放在爷爷坟前,纸就在这柏枝上燃起来,柏枝的香味顿时飘散开来,余韵、肃穆。
爸爸会把带来的所有香点燃,除了爷爷坟前的左三炷右三炷,其他的就会指挥着我插在爷爷的左邻右舍的坟前,就为和谐、圆满。
奶奶会念一长段我听不懂的经,爸爸会向爷爷做年终总结,最后婆婆会表达期盼,让爷爷保佑一家平平安安,事事顺利。
作揖、敬酒、点炮仗,这简单的农家祭祀也才至此结束。
最后,吃年饭
祭祀结束后,又到了妈妈的表演时间,带回的祭品都得上餐桌,包括瓜子与糖果,一家人分食,沾沾礼成后的祝福。
这顿团圆饭,也叫年饭,一家人和和乐乐,嘻嘻哈哈,我敬你一杯,你给我夹菜,持续好长时间……
想到这些后,我突不想出去玩了,对X先生说,调头,我们回老家。长大的熊孩子,也还是个孩子,我得摘柏枝,我得听爸爸吩咐去插香,我得给奶奶汇报我的年终总结,我还得看着妈妈的表演,再分食带着祝福的祭品,不然,年饭叫什么团圆饭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