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白辞亲周游四海

李白辞亲周游四海

作者: 晓丽优雅 | 来源:发表于2023-05-27 04:14 被阅读0次

李白24岁时辞别父亲,准备仗剑远游。临行再看一眼自己青年时期读书的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的匡山。

在晨光中的匡山,高高低低的峰峦,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好象画图一般。藤萝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时时拂着大明寺的栏杆垂下来。李白依稀可见自己常常带着家犬作伴,沿着小路爬上山来,在山头上常常看见打柴的人背着柴草在暮色中下山回家。匡山有个大明寺,李白常靠着寺前的大树,观看天上的云霞。那树上不时有猿猴叫唤,声音好象小孩啼哭。寺里的和尚们常常在寺后的池中洗他们吃饭用的钵盂。那池上曾有白鹤飞来,后来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匡山景色虽美,李白却无心留恋它,因为李白立志把自己的文武才艺奉献给政治清明大好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

李白用一首《别匡山》立下青春誓言,青年壮志不言愁。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李白东游,平生最后一次去了趟峨眉山,访友后立即出发,秋高气爽,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李白触景生情,写下《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离开峨眉山,先到三峡,住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的西山上待了十个月。整理了心绪,又继续前进。

出川后,李白沿着长江东下,经荆门、江陆直下金陵,因父亲李客事业庞大,李白的一位同族兄弟掌管金陵一带的事业,李白住了一阵子,得了钱财资助。

离开鄂城后,出三峡到江陵,在江陵结识了一位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司马承祯称颂李白为″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受宠若惊,于是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过后觉得此赋够理想,便扩充新意,写成《大鹏赋》。李白以大鹏自比,寄托自己的远大志向。

李白有很大抱负,他要建奇功立大业,要以布衣之身直抵卿相,功成名就后再退隐山林。他不愿按部就班参加科举考试,而是要通过自己的途径,广结天下才俊。

他轻财重义,为了救济落魄的公子,不到一年便散金三十余万,有作诗文《赠崔司户文昆季》:

千金散义士,四座无凡宾。

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他好客,为了沽酒招待宾客,竟把紫绮裘典当了。

他豪放,敢作敢当,最瞧不起那些死读书还以为精通经书又不通时务的人。他曾写过一首《嘲鲁儒》,讽刺东鲁(今山东)的儒生: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李白极为倾慕萍踪浪迹的豪侠,曾作《侠客行》描述周游四海的自己,表达他对侠客的倾慕,抒发自己期望立功边塞的决心。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愧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羡慕燕赵的侠客,建功立业后便退隐深藏。以朱亥、侯赢等人为榜样,砥砺、鞭策着自己。

李白畅游江南,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湘江、洞庭湖、钟山、凤凰台、镜湖。

他一路上饮酒赋诗,留下许多歌咏仙踪美景的佳作。

《越中秋怀》表达李白对如画山水的爱恋,也表达李白在外漂泊之苦,自哀自怜,叹息之余,自我宽慰。

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

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

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

一为沧波客,十分红蕖秋。

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

路遐迫西照,岁晚悲东流。

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

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

《苏台览古》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引起了李白对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清醒思索。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曰,长安不见使人愁。

在李白游历的成长中,他终于悟到″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太天真可笑。他的慷慨侠义之举和广交天下才俊并不能助他步入仕途。

在人生的路上,他初次感到彷徨,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一诗中显露出懊恼情绪以及希望接济帮助的想法: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春林东。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鸟裘敝,百镒黄金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一日,李白游至扬州,在一家小酒馆投宿,夜晚,李白十分想念家中的老父,想起自己纵然满腹才华却难展报负,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思乡之情,于是有了这首传诵千古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自此,任性豪放的言行从李白的思想和生活中消失了。

相关文章

  • 行走札记75:诗人称呼

    古诗旺盛,唯有唐宋。李甫问鼎,谁与争锋? 诗仙(李白),过着仙人般的生活(周游四海,喝其美酒);诗圣(杜甫),过得...

  •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上)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李白】 *李白(701-762)生于碎叶,幼年迁于蜀都,少年于大匡山读书,青年辞亲远...

  •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下)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李白】 *李白(701-762)生于碎叶,幼年迁于蜀都,少年于大匡山读书,青年辞亲远游,...

  • 诗||李白读《论语》

    李白读《论语》 /黎峰 (一) 二十岁那年,李白出川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此后的《静夜思》和《蜀道难》 都是一些牵...

  • 我为《渡荆门送别》画“素描”

    开元十四年。李白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李白去到了荆门山下。仿佛我也身临其境。作者乘船远渡到荆门外来到了楚国...

  • 《关山月》

    《关山月》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写下的。 李白作为一名有“诗仙”之称的浪漫主义诗人,写诗都是...

  • 诗仙FDAⅡ赠段娘

    唐.李白 罗袜凌波生网尘, 那能得计访情亲? 千杯绿酒何辞醉, 一面红妆恼杀人!

  • 风流诗仙李太白(二)

    青年漫游――五岳寻仙不辞远 经过多年苦读,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立...

  • 李白最落寞的一天,随手写下25个字,竟成旷世国宝!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二十三岁的李白出蜀,开始了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游历生涯。在江陵,他遇到“国师”...

  • 鲁酒齐歌

    玉碗盛来琥珀光,不知何处是他乡。诗仙李白,24岁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是贬谪的仙子,云游路上,酒香滋润的他的才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辞亲周游四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sk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