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起来读书》
读书‖《陆游传2》(177)

读书‖《陆游传2》(177)

作者: 身后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2-04 07:36 被阅读0次
    陆游传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陆游传》一书的第二部分:动荡童年:早经忧患,是对一个人最大的磨练。

        陆游出身于士大夫家庭,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父亲陆宰做过吏部尚书。可以说,家人在思想、品格、学术方面,都给予了陆游很深的影响。

          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陆游出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时金兵南侵的消息已经传来,时局非常紧张。朝廷的大权落到了主和派的手中,他们以为只要割让土地,就可以苟延残喘地活下去。种种不祥的预兆,使京城的百姓预感到敌军随时可能再次南侵。

          于是百姓们纷纷挥泪告别故土,逃难到南方去躲避即将到来的弥天大祸。这年秋天,陆宰因被诬陷而罢官,于是他带领着一家人离开京城,回山阴故居。

          陆游这时刚刚开始学习走路,还不懂事,是在父母的怀抱中离开汴京的,从此再也没能回来。陆宰一家人口众多,行动迟缓,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他们跋山涉水、长途奔波,有时与成千上万的难民同行,有时则夹杂在溃散的官军之中,人人心惊胆战,唯恐被敌兵追上。

    守望

          一路之上,风餐露宿,受冻挨饿,历尽艰辛。有一次,陆宰一家在淮河岸边险些遇到了敌人的追兵,他们慌忙躲进偏僻的草丛中,藏了一天一夜,才得以脱险。在逃亡途中,常常十天半月也吃不上一顿热菜热饭,能吃上一口干粮就算不错了。

          经过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陆宰一家终于回到了山阴故居。对于年幼的陆游来说,这是初次投入故乡的怀抱。动乱的童年时代,使陆游尝到了战争所带来的无边苦难,他看到了无数百姓背井离乡、辗转沟壑的悲惨处境。

          这段难忘的经历,给陆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一生忧国忧民思想的起点。也许,从童年时代起,陆游的命运就与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陆游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大约在6岁时,他就开始入学念书了。当时的学习条件很差,但他学习仍然很用功。到了山阴后,他开始进入乡校,正式从师受业。

        陆家是书香门第,也是当时江南一带有名的藏书之家。陆宰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常常深夜还在灯下督促他们的学业,指导他们学习儒家经典。在父亲和老师的辛勤培养下,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的陆游学业进步很快,12岁时,就能诗善文。陆宰希望儿子多在儒家经典上下工夫,以便将来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可是年少的陆游却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对陶渊明、王维、岑参的诗歌更是爱不释手。十三四岁的时候,陆游有一天偶然发现父亲的藤床上放着一本陶渊明的诗集,便拿来翻看,越读兴味越浓,舍不得放下。

    陆游相

          家人招呼他吃晚饭,他也装着没听见,饿着肚子一直读到深夜。16岁那年,陆游初次来到临安应试,他和同学都住在西湖边上的灵芝寺里。除了复习功课、参加考试外,这些年轻人就尽情畅游名胜古迹,饮酒高歌,纵论天下大事。这次入都应试虽然没有结果,但他结识了一些朋友,增长了不少见识。

        18岁那年,陆游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曾几,并拜他为师,开始正式学习诗歌创作。曾几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诗人,还是一位爱国之士,他对陆游的影响很大。

            少年时代的陆游从书本上学到了很多知识,生活也给予了他很大的熏陶。南渡之后,陆宰虽然没在朝中任职,但他对国事还是很关心的。当时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经常来陆家,议论朝政和局势。陆游常常在一旁聆听父辈的爱国言论,受到深刻的教育。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陆游传》的第二部分就到这里了。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迎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陆游传2》(17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uh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