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运用两种思维模型掌握一切知识技能(从普通人到创作者)

运用两种思维模型掌握一切知识技能(从普通人到创作者)

作者: 村里柏拉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20:36 被阅读0次

            我这个人常常回顾过去。上了十几年学,认识了很多人,读了不少书,工作也算积极。然而学得东西大多用不上,认识的人不维持也逐渐疏离,喜欢读书却经常读到脑袋昏沉,也说不好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工作也只是在每日重复未见积累。

            苦恼了很久,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不知大家留意到没有,我们人生其实只是在做两件事。输入和输出。生活当中见很多上进的朋友,很爱学习,很用功。但我以前可能听一首歌无数遍之后不会唱,可能花一星期读一本书但说不清到底写了些什么。可能在社交场所回家身心疲惫,可能觉得人生经历了这个那个,悲欢离合起起落落,但是毫无意义。

            其实只是缺少了有效输出。

              所谓意义不过是把输入的信息以某种方式输出。不然你学习无意义,思考无意义,生活无意义。

            想明白就很简单。忙活半天无成果让人沮丧不是?

            输出给谁,输出给接收者。所以我时常对身边人讲我读过的书思考过的东西表演学会的技能。但是大家不能把别人当马桶,所以要尽量以有趣有营养的方式处理一下是不是。

          所谓创作就是把输入的信息经过自己加工处理一下,然后输出给外界。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读完一本好书就算了,练习了技能不用算了,人生经历过了就算了。

          就像好厨师不该是挑食材的,该把大白菜也能做出美味才像话。所以说你输入什么真的不是重点,素材随处可见啊,关键还在于你怎么处理如何输出。

          有很多不喜欢社交的人,其实大概是觉得付出了时间付出了感情,然而无意义啊。而喜欢社交的人其实也只是因为他能够有效输出创造价值。所以很简单,不存在喜欢社交和不喜欢社交的人。

            我们一睁眼就是在输入信息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创作的素材。只是取决于你处理的方法是不是多,是不是高明了。还是那句话,作为一个好厨师,是不该挑素材的。关键你煎炒烹炸煮炖烧擅长哪些?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感受到学到的一切,都可以是知识。也可以不是。

          那就是我想说的第二种思维模型。分离与合一。

          比如说你看见一只鸟。问自己有多少种思维方式可以思考这只鸟。

          比如你思考鸟可分的种类,我与鸟发生过哪些故事,关于鸟有哪些艺术作品。但别的作家可能有更多。比如你想到了汽车,你可否想想汽车的构造分成哪些部分,驾驶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都有什么路面可以开?可否输出成一个故事,一首歌,一幅画,一个文章,一个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别人?生活从来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教就是最好的学。当我想到什么主题知识点重要有趣,我都会想如果我来教,该如何分离。比如娱乐,那么娱乐从形式上有多少种?从功能上可以分吗?有哪些娱乐省时省力不需要道具?有哪些娱乐不需要手机?(人们对手机实在过分依赖)我们小时候大概都是在局限的资源条件下发挥想象力娱乐过来的。会产生很多有意思的想法不是吗?

          从合一的角度。其实就是大家最近常说的连接。思考这只鸟能否与什么连接到一起,已知的艺术哲学地理影视小说?单独的知识,无法存活。有效的知识必须是网状的。比如我们听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否和已知的历史地理技能知识相连接?否则你终究会忘了,不是吗?

            有朋友说自己记忆力不好,其实我觉得这说法根本不成立。比如一个电话号码,如果你觉得不能和任何东西连接到一起,无用,那是怎么都记不住的。比如我始终记不住女友的电话号码。那这号码如果和我自己的号码是差一个数字,或是倒过来我的号码,或是数字比我的号码大一倍,或是数字有谐音,想必马上就记下啦。

          总之一句话,不能相互关连的信息,不能用来创作输出的信息。记下也会忘,不如不记省点心。但能不能相互关联,能不能用于创造,实在取决于你。假如相对论和你没关系,记它干嘛呢?

          我最近喜欢读历史地理,因为和我喜欢的小说影视作品背景时空强烈关联,常常令我浮想联翩。有趣有趣啊。但若是背书?得了,谁会这么折磨自己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运用两种思维模型掌握一切知识技能(从普通人到创作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uv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