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我刷了一天手机后开始思考的问题,简书没有写,外刊没有精读,没有冥想,论文也没有开始动。其实刷手机的时候我整个人的状态也很不好:眼睛很疲惫,看的东西也没有进到脑子里。与其说是我在消费内容,倒不如说是我被内容割了注意力的韭菜。
不愿意深度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是一个很糟糕的表现。尤其是当你不愿意深入投入的事情,是你不可避免必须要去面对的事情。偶尔一两次到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若是形成习惯,变成了一个系统层面上的问题,对什么事情都不愿意深度投入,那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就好像是扩散的疫情一样,也许只是潜伏着,如果说是等到爆发的时候才反应过来,那可能会需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人们总是知道有正事要做,却依然选择逃避或者拖延呢?
从最基础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有它的生理基础。人类大脑本身就有趋利避害的作用,需要投入注意力消耗精力的活动会天然般的去避开,而毫不费力的事情还可以轻松获取多巴胺的事情,大脑肯定也会多鼓励去做。抛开别的不说,这就是大脑为了保护自己本身做出的生理基础的选择,是一种无房改变的规律和事实。
当然,这并不是让你去感到失望或是消极面对。客观事实和规律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却可以利用规律来想办法改变自己,或是改变周围的环境。也许是打开番茄钟强制关闭娱乐软件,也许是整理好书桌制造一个整洁的环境,也许是通过观察自己找到自己一天中状态最好的时刻,亦或是通过冥想练习来提高自己专注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在一个具体的情况下,在什么都不想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进入状态?
不知道你是否能猜到,要做的第一步是打开你的觉知,先要让自己意识到,我什么都不想做。相信每天起床的早上,我们都信誓旦旦地说今天也是元气满满的一天,要认认真真高效的过完一天。然而,由于某一个无意识的细节,打乱了你的节奏,导致你无意识地受了环境的影响。也许是你在写作时思路被卡主没有头绪,也许是忽然网络不好,也许是手机忽然没有电了。这样的一个小问题可能会让你无意识中开始摸鱼,也许是发呆,也许是耍弄一下周围笔盖,也许是对着手表走神,也许是拿着你的手机刷起来抖音。
总之,我们的注意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难集中起来,而且没走神一次再次集中精力,若是意志力差的人,往往一个这样的走神就可以把一天毁掉。残酷的现实是,大部分人也确实是这样的。大部分人就是在某一次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走神,然后自然而然地被手机的各式各样的上瘾机制所勾住,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意识到自己不再状态。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再状态的时候,即使你继续沉迷在短视频或者其他内容中,也可以相对轻松地摆脱出来,因为当你意识到时,你就可以慢慢开始后面的步骤了。
打开觉知的本质其实是要让你的注意力回归到当下。减少干扰物诸如远离手机这样从源头掐断干扰源是很好的办法,但无法避免怎么办呢?短期的做法可以是提前给自己做一些下的机关,比如半个小时一响的闹钟,即可以提醒自己按时休息,也可以及时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在走神。但是,要想有效的改变情况,一定要从系统的角度去改变情况,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才是王道。训练自己回到当下的运动,正念冥想一定是不二之选。以最基本的观呼吸为例,当你越能将注意力
网友评论